南洋商報:美國示威背後的政治較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4 10:44:26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馬來西亞《南洋商報》今天發表題為“美國示威背後的政治較量”的社論,指出五一是國際勞動節,一個向工人致敬的大日子。是日,美國紐約、芝加哥、洛杉磯、亞特蘭大和新奧爾良等大城市,爆發4千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示威游行,反對目前的移民政策。

  移民手持的標語寫道:“我們都是美國人”、“我們是工人,不是罪犯”、“今日我們游行,明日我們投票”、“我不在,你才感覺到我的存在”等等。游行以“沒有移民的一天”爲主題,當日全國移民罷工、罷市、罷課,以傳達一個訊息和觀點:移民不只是政治問題,亦是經濟問題,美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移民勞動力;如果沒有移民,很多工作將沒有人做,美國將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社論引述經濟學家說,從農場、肉食包裝廠到建築工地,從快餐店館厨房到收錢櫃檯,一些行業的確出現“人手不足”現象,畢竟只停工一天,還不至于像發起人所說的那樣,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不過他們認爲,如果非法移民完全停工,美國經濟將會受到破壞,很多商店和服務行業將“沒有人做”,經濟將有須作“重大調整”。

  美國的非法移民有多少?把數字圈定西班牙裔移民,才能對事件有具體概念。西班牙人救濟中心的數字顯示,美國的西裔移民約有1千150萬至1千200萬,其中75%生于拉丁美洲,主要從墨西哥邊境以非法途徑進入,或以正式文件入境而逾期逗留。在過去20年內,移民人數激增,平均人數比80年代增加四倍,其中四成入境不到5年。

  社論指出,移民教育水平不高,亦非熟練工人,不過却填補了美國本地人不做、或嫌工資低而不想做的工作。非法移民進入加州農場出賣勞力,到建築工地幹苦活,比較幸運的,當卡車司機,或做工作時間很長的廠工,或飲食店店員。就業者約有720萬,占全美就業人數5%,成爲勞動力的補充資源。

  移民上街示威,主要是要求美國政府改革移民政策。美國衆議院去年12月通過法案,把非法移民和庇護移民者定爲“重罪”,引起非法移民强烈抗議。美國目前正辯論兩項有關移民的法案,一則是先前由衆議院共和黨人提出的“HR4437號”强硬法案,要把非法移民定爲罪犯,增强邊界保安措施,沿美墨邊界修建數千公里的隔離網;另一則是參議院後來提出的溫和法案,主張把非法移民合法化,在適當情况下,甚至可歸化爲美國公民。此次示威游行,是在于促使國會放弃由衆議院提出的强硬法案,

  社論表示,美國社會對非法移民有很深的歧見,在11月中期選舉之前,移民問題亦是熾熱的政治課題。美國人一般上認爲非法移民的負面問題非常嚴重,很多甚至表明,他們將根據政治人物對移民問題的立場,而决定選票去向。

  布什總統向來力挺含客工計劃條文的參議院溫和法案,却遭保守派與强硬派堅决反對,致有關法案于參議院受阻。參議院數周內將再呈議案,企圖打破移民改革法案所陷的僵局。布什的共和黨處境尷尬,因爲有關法案使該党兩大支柱、即社會保守派與商業掮客的矛盾加劇。參議院領袖上個月初說已達成折衷方案,後却因春季休會而胎死腹中。

  社論最後表示,參與示威游行者,不只是非法移民,很多合法移民、歸化公民,及西裔公民亦以行動予以聲援。從社會角度來看,示威反映出美國就業與人力狀况;從政治角度來看,却看到布什在國會中期選舉前力圖扭轉頽勢的努力,這是布什第二任期的另一項重要考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