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日報:韓國人的外國資本厭惡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6 10:03:48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韓國《朝鮮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進入今年以後,截至上月25日外國投資者在韓國累計購買了4萬億韓元的股票,但在之後的短短十幾天內拋掉2萬億韓元。也就是說,外國投資者通過證券市場進行的間接投資銳減一半。今年第一季度在韓國建廠或收購工廠等外國直接投資也比去年同期減少29%。這是2003年第三季度以後業績最差的一次。 

  社論說,有關市場的分析認為,外國人的直接、間接投資之所以同時萎縮,與國內一部分人的“反外資情緒”不無關係。在最近的情況下,讓外國企業說“韓國敵視我們”,似乎有其客觀的理由。

  以出售外換銀行獲得數萬億韓元差額利益的美國龍星基金的納稅風波為契機,韓國的國稅、檢察、監查、公平委等政府權力機關同把討伐之矛指向龍星。國稅廳表示,以龍星事件為契機,將對包括龍星在內的1200家外企辦事處和4900家外資企業展開調查。公平委則表示,將對5、6家企業就是否有濫用壟斷及市場支配力之嫌疑展開調查。不久前韓國國會討論通過了一項針對外企的法案。該法案規定,對於在納稅回避地區設有公司的外國企業,在韓國可以徵收在韓投資收益相應的稅金。目前國會還在推進修改《所得稅法》和《外匯交易法》。根據修改後的新法,外企不再享受此前的減稅優惠。 
   
  社論指出,如果外企犯了錯誤,理應按規定嚴懲。但應該對個別外企的不法行為和整個外國資本區別對待。如果給外國資本留下以龍星基金事件為契机,動員韓國所有的權力机關,甚至國會對外國資本“赶盡殺絕”的印象,很顯然是個很大的問題。一些政客似乎有意煽動反外資情緒的大眾迎合主義做法,同樣發揮著負面影響。面對這些情況,《華爾街日報》評論說:“韓國政府給外資提供优惠的承諾值得質疑。”言外之意是,憑韓國政府的最近舉動,誰能放心投資? 
    
  在整個韓國的DGP中,外資所占的比例不過是8%,只有世界平均值22%的三分之一。和經濟規模相比,外國投資仍然很不夠。社論認為,應該認真思考一下,為什麼最近外資避開韓國湧向中國和新加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