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權談判:多方博弈求共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8 07:30:49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相對於2004年進行的中美航權談判和內地香港航權談判,今年4月中旬結束的這一輪磋商太過平靜——不僅民航總局等方面對於談判結果遮遮掩掩,航空公司也三緘其口事實上,在這新一輪的磋商中,航權更多成爲平衡國家與地區之間經濟關係的籌碼。新京報文章如是說。

  因爲,作爲談判雙方,大家誰也不願失去主動權與先機。這樣的尷尬僵局如何形成,最終可能通過什麽方式解决?

  美籍航空公司已用盡2004年獲批中美航權

  文章稱,4月20日晚些時候,民航總局披露,19-20日期間的中美航空會談,就雙方2004年中美航空運輸協定議定書的執行情况和如何進一步擴大中美航空關係交換了意見。中美雙方商定,在今後適當時間進行下輪會談,繼續就上述議題進行討論。不過,民航總局方面拒絕透露下一輪磋商的具體時間。

  對此,一種說法是,美國的簽證政策是造成此次航權談判未果的重要原因。

  “美國政府堅持,通過美國機場轉機前往其他國家的國際乘客必須持有美國簽證”,美國大陸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拉里•凱爾納接受外國記者採訪時表示,“簽證問題仍在影響著公司通過其休斯敦樞紐輸送往來于拉美地區乘客的戰略。”儘管2003-2005年美中之間的乘客流量已經翻倍,但大多數增加的流量來自美國出發的乘客,中方的航空公司基本上要依賴本國公民才能提高運量。而事實上,美籍航空公司已經全部用盡了2004年獲批的航權,幷使出渾身解數遊說雙方政府希望獲得更多的航班可能。

  這也足以解釋,在本輪航權磋商前夕,兩國航空公司截然不同的態度。

  在這一輪談判之前,美籍航空公司各懷厚望。美國大陸航空公司市場部經理許貝茜曾向記者透露,美籍航空公司將獲得中美航綫上更多的航權,而美國大陸航空也將藉此申請明年3月開闢上海-紐約的航綫。美聯航中國地區市場經理程毅亮則表示,一旦新一輪中美航權磋商後,美方可以獲得新的航權,美聯航將申請廣州-舊金山的航綫經營權。

  剛剛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美國航空公司此前也表示,希望能够在新的航權磋商後,開闢北京-芝加哥航綫。

  但國航新聞發言人張春枝則表示,儘管中國的大門遲早要向來自各個國家的航空公司打開,但其中惟一的前提是如何保證公平、公正的原則,從而使航權開放成爲雙贏、多贏的基礎。

  張春枝的觀點代表了很多國內航空公司的呼聲。民航管理幹部學院的專家也向記者表示,2004年中美航權談判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對兩國間的航權開放,“但從當時國內航空公司的情况來看,上次談判有些冒進,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航空公司的市場信心”,“這一輪的磋商目的是在維護漸進式開放的同時,能够幫助國內公司走出國門,因此在開放速度方面有所保守也是可能的。”當然,對於此次談判結果的另外一種解釋則是民航總局與三大航空公司協商後,再次對國內航空公司實施“自我保護”。

  一美籍航空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多家中國航空公司希望開闢中美航綫,但都由於擔心客源不足而一再推遲具體的時間安排,“目前的情况是,美方準備良久,但中方運力過剩,而民航局早就和三大航空集團達成協商,盡量延長下一輪航權開放的時間”,“事實上,美方也早已預料會有此結果,因此正在通過各種渠道來增加客源,從而讓中國航空公司能够看到市場機會。”該人士還表示,目前中國航空公司在機隊規模、航綫配置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中國公司能够飛越太平洋航綫的客機數量仍然不足,另外一方面則是,很大程度上中國航空公司的遠程客機都處於閑置狀態。”該人士介紹。

  內地香港航權矛盾在都要求對方主動開闢延展航權

  相對於中美航權談判的無果而終,新一輪的內地香港航權磋商則更加撲朔迷離。原定于本月中下旬啓動的談判,至今沒有任何結果公開披露。

  據了解,內地香港兩地民航部門事實上已經原則上通過進一步開放兩地天空的思路,但出于保護區域經濟的考慮,目前最終的政策細節未能公佈。

  據消息人士透露,新安排規定國泰航空將可以重新經營上海-香港航綫,幷增加北京-香港航綫的班次;放寬目前每條航綫可經營的指定航空公司數目,初期每航綫可望增至3、4家公司經營,幷準備進一步放寬,進一步增加香港航空可經營的內地航點數目。國內航空公司則可以開闢內地經停香港赴歐美的航綫。

  然而民航總局運輸司副司長何錦日近日公開表示,要全面對港籍航空公司“開放天空”,同時也透露,由於京滬穗機場的硬件建設無法滿足航空公司起降的需要,因此向港籍航空公司開放的祗是吞吐量在總排名前十名以外的國內二綫機場。“2008年以前,國內主要樞紐機場將不會有明顯的放開,這是客觀因素造成的。”與此同時,民航總局表示可以客機起降數量作爲新的航權計量標準,而不採取過去以運輸旅客座位數爲標準的計量手段。根據這一措施,港籍航空公司可以在現有航班安排的基礎上,通過更換大型客機來增加內地至香港間的航空運力,從而滿足港籍航空公司希望加大運力安排的需求。

  民航總局方面希望通過上述兩方面的措施,換取國內航空公司經停香港飛赴歐美的延展航權。“希望國內航空公司可以幫香港拓展樞紐(中轉)”,一位參加談判的民航總局內部人士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應該有更多的海外旅客不但可以直航往北京、上海旅遊,更可經香港中轉往內地。”然而這正是香港與內地競爭的本錢。

  在香港方面看來,上海、北京市場的吸引力遠遠大於其他二級城市的總和,“我們希望的是能够更多地開闢上述兩條航綫的市場,同時能够開闢經停北京、上海到歐美去的中轉航綫,其他二綫城市,包括二綫城市的‘串飛’最多祗是錦上添花而已”,一位港籍航空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正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在新一輪內地香港航權磋商中,兩地有關部門毫不退讓,都要求對方主動開闢延展航權。“我不認爲內地航空公司擁有在香港的延展航權會對目前香港的航空市場造成沖擊,畢竟他們投入的力量還是有限的,但在我看來,單方面開放這一航權對於港籍航空公司是不公平的”,一位港籍航空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內地與香港相關部門現正就最後落實開放指定航空公司數目作討論。香港特區政府已批准經營內地航綫的航空公司包括港龍航空、國泰航空、中富航空和港聯航空,而內地除了3大航空集團外,還有海航、上航、深航等航空公司將經營赴港航綫。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對全面撤銷指定航空公司限制的態度較爲審慎。“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不對等,會使市場被擾亂。”接近本次談判的有關人士坦承。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