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在爲“短期化”付出沉重代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9 07:44:49  


  一、中國經濟有短期化擠壓下的失調危險 

  記者: “五一”長假剛過,大家剛上班,可能還沉浸在假期輕鬆快樂的餘緒中,還不想、也沒有心思關注一個沉重的話題,即中國宏觀經濟將會往哪里去,下一步宏觀調控會選擇怎樣的手段與措施,而與此相關的深層次問題,也許更少有人關心了。 

  不過,節前聽你講過一個思路,就是宏觀調控和中國經濟短期化問題。對此,你已經想了很久。我們也知道你在節日里爲此花了不少時間。那麽,現在有什麽發現呢? 
   
  鄒平座(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研究員):對經濟短期化和宏觀調控的效果與著力點的關係問題,我已經想了很久。這個假期,我回家一趟,把這個問題又系統地梳理了一次,已經有了頭緒。雖然假期過得不輕鬆,但現在有了思路,反而輕鬆多了。
 
  短期化的經濟學含義是指經濟僅存在一種短期均衡,而不存在長期均衡。表現爲各經濟主體行爲呈現出一種短期化特徵,使經濟發展從長期看不可持續。中國經濟的短期化問題,最早是由已故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于1990年代末提出的。他當時預言中國經濟可能會爲短期化付出沉重代價。時至今日,經濟現實被他不幸言中。
 
  作出這種判斷,是基於對中國經濟從宏觀到微觀,從市場到社會,從企業到個人,以及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的系統分析而得出的。對於中國經濟中出現的長期與短期矛盾,我們可以診斷爲是短期化擠壓下的經濟失調。而宏觀經濟失調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在於國家資産投資需求增長過快,而與此同時消費需求增長乏力,從而使總供求關係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嚴重影響著經濟運行的均衡和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
 
  我們以最近的數據爲例,今年一季度末,經濟又有過熱的苗頭,GDP增長10.2%,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7.7%,銀行貸款增加14.7%,佔全年計劃的50%,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增長19.6%,比去年高3.7個百分點。如果這種增長是長期可持續的,倒無可厚非。問題是當前經濟中存在嚴重的短期化行爲,産生的短期化結果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是背道而馳的。
 
  而經濟中出現的短期化趨勢恰恰又是由市場的內在動力促成的,這就爲用市場化手段進行的宏觀調控增加了難度。更進一步講,弄不好採取市場化手段的宏觀調控還會加劇這種趨勢。所以現在要高度重視中國經濟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短期化問題。
 
  二、中國經濟正在從許多方面爲短期化付出代價 

  記者:那麽,經濟短期化有哪些表現,對國民經濟有怎樣的影響呢? 
  
  鄒平座:中國經濟的短期化有多種表現,比如,各經濟主體,包括地方政府、企業、銀行和個人都有明顯的短期化行爲特徵。而在空間上,經濟在市場、社會和自然三個不同的空間不連續,給社會、經濟和自然的統籌發展造成困難,幷在經濟發展中暴露出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不和諧等突出矛盾。在時間上,經濟出現三個斷點:一是從基礎資源到生産力的斷點,出現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瓶頸”;二是從生産力到總産出的斷點,形成了宏觀和微觀的脫節;三是從總産出到基礎資源的斷點,形成經濟“滯脹”,幷可能發生需求管理型經濟危機。 

  首先,短期化使投資增長過快,特別是房地産投資迅速擴張,經濟的基礎資源浪費嚴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是基礎資源的集約化管理,幷且在經濟循環過程中,不斷增加。基礎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知識與技術資源和自然資源。所有商品都是由這三個基礎資源構成,幷由此形成了經濟的價值管理基礎。當前中國經濟的短期化,已使基礎資源出現了利用不善,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枯竭的危險信號。
 
  舉例來說,地方政府在現有的考核、激勵和約束機制下,希望在任期內實現收益最大化,往往無視資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使用基礎資源。因此,在一届任期內,政府有內在動機把能够使用的土地、礦産等資源儘可能地用完,而取得短期內的最大回報。有些地方政府爲了取得稅收,不惜把土地零地價出售給外商或房地産開發商。這種成本和收益的非對稱性以及政府的短期目標特徵,形成了政府行爲短期化的內在動機,是宏觀調控無法解决的。
 
  近兩年,一些城市房價瘋漲,可以說與地方政府的主導和直接參與密不可分。現在,土地的增值收益已成爲地方政府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渠道,樓市“繁榮”,還可以提高GDP數據、提昇官員政績。正是這種內在的利益關係,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托市方面手法不斷翻新,使炒樓之風盛行。地方政府的行爲偏差,推動了城市房價一路飈昇,不少普通居民買不起房子。而高房價還産生了“擠出效應”,使居民其他消費萎縮。同時,還使不少城市商務成本、投資成本上昇,大大削弱了區域經濟競爭力。
 
記者:短期化在經濟主體的行爲上,又有哪些表現和危害呢? 
  
  鄒平座:這是我要說的第二個方面,即短期化使包括企業和個人在內的市場主體行爲偏離正常軌道,容易誘發供給管理型的經濟危機。這體現爲:
 
  1、企業行爲短期化。處於初期成長階段的中國企業,在實力較弱和市場不確定性很大的情况下,生存對於它們是最重要的,很多企業做一單是一單,利潤最大化是它們的經營目標,不考慮信用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鮮明的行爲短期化特徵。由此産生了社會信用缺失的問題,及金融生態趨于惡化。而中國企業在近階段還不可能形成價值管理的思想,這就使企業的短期化行爲日益盛行。
 
  2、銀行行爲短期化。目前,在巨大的流動性壓迫下,銀行的短期化特徵也日益嚴重。銀行行爲短期化使諸如房地産之類的行業過度膨脹。銀行把大量資金投向房地産業,沒有耐心面對中小企業,更缺少耐心培養農村優質客戶,使得信貸市場一方面有大量資金結余,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又短缺資金,農村金融也供給不足。這種情况不但導致金融對經濟的支持扭曲,而且銀行把大量資金集中在當前價格較高、有利可圖的資産上,也助推了資産泡沫,爲金融風險埋下了禍根。
 
  3、個人行爲短期化。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人們的個人行爲也具有較强的短期化特徵。 

  這種短期化損害人的身心健康,導致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被嚴重破壞,資源利用效率不高,支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資源不能够形成最優的生産力,引起宏觀經濟的供給管理失調,經濟結構不合理,最終可能形成供給管理型的經濟危機。
 
  記者:市場功能的短期化和一些地方政府角色移位,其危害也是不可忽視的吧?
   
  鄒平座:這正是我要講的第三方面內容,短期化使市場的價值取向和投資者的投資行爲發生异化,而政府的功能與作用也偏離了本位,很容易産生經濟泡沫,引發週期性經濟不良波動。這體現爲: 

  1、市場目標短期化。以資本市場爲例,市場目標的短期化有方方面面的表現。典型的如上市公司經營短期化、機構投資者投資行爲短期化等等。而形成這種短期化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政策的迅速改變和調整,市場的不確定性等,都對市場建設有很大干擾,造成市場撲朔迷離,投機盛行,進而大大降低了市場效率。 

  2、投資者行爲短期化。投資者行爲短期化的最明顯表現是資金向一些投機性强的資産集中,資本市場和房地産市場。
 
  3、政府行爲短期化。近年來,業績考核的偏差,使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長,不擇手段擴大投資、增加出口,這是當前投資和出口强勁增長的重要原因。在政府行爲短期化的作用下,很多投資是重複建設,引進項目也是低水平重複,由此造成一些行業出現嚴重的産能過剩。這種增長造成了一種表面的虛假繁榮,而遺留的問題則很難根治,而宏觀調控也往往鞭長莫及。
 
三、短期化的根源在市場的內在動力,而宏觀調控難以在市場內求解 

  記者:事實上,中國的經濟短期化問題幷非一朝一夕的事,其特徵非常明顯。問題是哪些因素導致了這種局面?
 
  鄒平座:從深層次分析,中國經濟中的短期化問題,來自于微觀的利潤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行爲與社會價值目標的對立和沖突,來源于轉軌時期市場的失靈和市場與生俱來的局限性,以及市場與自然、社會的內在矛盾。 

  目前,中國的市場化水平不高、短期化盛行,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場失靈引起的短期化,二是由於市場與生俱來的局限性引起的短期化。這種特殊時期的短期化問題,對宏觀調控的著力點和有效性構成了很大挑戰。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市場失靈會産生地方政府的短期化行爲。由於地方政府管理與考核機制的短期化特徵,中長期的經濟措施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中長期目標的受益者往往是下一届甚至是下幾届政府,而實施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人在任期內的政績上就不如短期化有效。這樣的機制倒逼地方政府祗顧當前利益。但是,由於短期投機産生的道德風險,如低價出讓政府土地、弄虛作假等確實使一些地方政府受益很多,而事後發現問題缺少問責制,更沒有長期發展所需的法律制度安排,這就形成了由道德風險産生的政府短期化問題。房地産市場調控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多數地方政府不僅沒有積極抑制房價上漲,反而推動房價上漲。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地方政府在土地交易與房地産市場上的利益越來越大。例如,政府通過廉價向農民徵地,轉手再以高出十幾倍、幾十倍的價格出讓建設使用權,從中獲得大筆財政收入。另外,政府官員考核幾乎以GDP增長率爲惟一指標,而房地産開發是所有行業中最能立竿見影地創造GDP值的,因而,地方政府完全有理由不計成本地推動房地産業發展。2005年, 北京樓市的銷售額已佔到GDP的32%左右,另據估計,中國現有在建房地産的市場價值佔到GDP的1/3。因而,地方政府絕不願意看到本地房地産業的增長勢頭逆轉。
 
  市場失靈産生企業的短期行爲。以房地産行業爲例,信息不對稱問題存在於房地産業鏈條的各個環節。在供應環節,土地價格是如何確定的?各種材料價格是多少?消費者都難以知道。特別是土地,可以說房地産商發的就是土地財,沒有土地問題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房地産不可能有暴利。土地中的“租金”問題,對於地方政府、官員和房地産開發商而言,可以說是萬惡之源。在消費環節,房地産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不對稱,房地産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房地産金融風險是險在房地産資金鏈條的“高杠率”。統計資料顯示,房地産開發商的自有資金率很低,通過利用 “滾動開發”、貸款按揭、房屋預售、租賃、基金、抵押等各種形式,從供産銷三個環節不同渠道取得資金,使得房地産業可能産值利潤率不高,但是,資本利潤率非常高,有的高達500%以上。這種高杠率極容易産生金融風險。
 
  市場失靈産生銀行的行爲短期化。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由於金融市場效率較低,社會信用環境不好,銀行在收集中小企業信息上要花費很大的成本,即使有的銀行花費這種成本,這種信息又會被其他銀行通過搭便車所使用,又反過來使任何銀行都不願最先投入這些成本。銀行在信貸投入上,總是趨向于投向一些比較成熟的項目,如目前商業銀行的貸款大量流向了由地方政府直接或隱形擔保形成的建設項目。事實上,在大量實體經濟缺乏資金的同時,銀行却一直爲流動性過剩而擔憂,貨幣增量多流向虛擬經濟領域,推高資産價格。
 
  市場失靈産生消費者和投資者的短期行爲。由於國家對市場的救助,産生了所謂的“老實人吃虧”的逆向選擇效應,如有時也把國有銀行貸款視爲一種公共物品,這主要是由於政府多次對不良貸款的核銷,使一些人確實佔了很多便宜。公有制國家的初始利益分配確實不具有同等價值禀賦性質,這種競爭起點的异質性,存在嚴重的社會不公平,由此形成了各種經濟利益主體,利用市場失靈形成的便利,取得自身的好處。這是轉軌國家經濟發展初期的通病。

  除了上述所說的市場失靈對短期化的突出影響外,市場與生俱來的局限性則是經濟短期化行爲的又一個根源,這種根源不是經濟轉軌國家所特有的,有市場的地方就存在這種情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由市場固有的局限性所形成的短期化,引起了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不和諧,這是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徵。
 
  當然,對於市場失靈造成的短期化,通常可以通過不斷完善市場的方式加以解决。對於市場局限造成的短期化,採取宏觀調控的方式是無法消除的。就長期而言,必須利用法律手段來調整,就短期而言,則可以通過强化科學管理來治理。
 
  ●短期化的經濟學含義是指經濟僅存在一種短期均衡,而不存在長期均衡。表現爲各經濟主體行爲呈現出一種短期化特徵,使經濟發展從長期看不可持續。
   
  ●對於中國經濟中出現的長期與短期矛盾,我們可以診斷爲是短期化擠壓下的經濟失調。而宏觀經濟失調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在於國家資産投資需求增長過快,而與此同時消費需求增長乏力,從而使總供求關係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嚴重影響著經濟運行的均衡和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
   
  ●中國經濟的短期化有多種表現,比如,各經濟主體,包括地方政府、企業、銀行和個人都有明顯的短期化行爲特徵。而在空間上,經濟在市場、社會和自然三個不同的空間不連續,給社會、經濟和自然的統籌發展造成困難,幷在經濟發展中暴露出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不和諧等突出矛盾。在時間上,經濟出現三個斷點:一是從基礎資源到生産力的斷點,出現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瓶頸”;二是從生産力到總産出的斷點,形成了宏觀和微觀的脫節;三是從總産出到基礎資源的斷點,形成經濟“滯脹”,幷可能發生需求管理型經濟危機。
   
  ●中國經濟中的短期化問題來自于微觀的利潤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行爲與社會價值目標的對立和沖突,來源于轉軌時期市場的失靈和市場與生俱來的局限性,以及市場與自然、社會的內在矛盾。 
   
  ●中國的市場化水平不高、短期化盛行,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場失靈引起的短期化,二是由於市場與生俱來的局限性引起的短期化。這種特殊時期的短期化問題,對宏觀調控的著力點和有效性構成了很大挑戰。
   
  ●對於市場失靈造成的短期化,通常可以通過不斷完善市場的方式加以解决。對於市場局限造成的短期化,採取宏觀調控的方式是無法消除的。就長期而言,必須利用法律手段來調整,就短期而言,則可以通過强化科學管理來治理。
 
  
  來源: 上海證券報 記者 鄒民生 樂嘉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