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居安思危 追求均衡的長期競爭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2 10:05:43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追求均衡的長期競爭力”的社論,指出國際機構所發表的經濟競爭力調查,新加坡多年來都是名列前茅,今年也不例外。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前天所公布的《2006年競爭力年鑒》,便顯示新加坡的經濟競爭力保持不變,仍然穩居全球第三位,僅落後於美國和香港這兩個強勁對手。

  社論表示,在今年初,美國傳統基金會的調查也顯示,新加坡的經濟自由度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香港。而去年9月世界銀行所發表的《2006年經商報告》,新加坡也名列第二,較紐西蘭稍遜一籌。

  根據國際管理學院的報告,新加坡是因為政府效率在全球數一數二,加之經濟表現和基礎建設續有進展而博得好評,雖然商業效率已稍有下降。

  社論認為,足以令新加坡感到自豪的是,在這項包括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報告中,新加坡的競爭力已超越冰島、丹麥、澳洲、加拿大、瑞士等西方發達國家。這說明,過去這些年來我們在創造親商環境、維持社會安定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已贏得全球的贊賞。

  作為一個毫無天然資源、缺乏經濟腹地、發展空間有限的東南亞小國,新加坡在經濟競爭力方面追求卓越、力爭上游,是求存、求發展的過程中唯一的選擇,憑著所擁有的港口和優異的地理位置,很難想象新加坡會有很好的經濟表現。

  社論指出,在40多年來,由於新加坡全民齊心協力,再加上政府致力於推行高效率和廉潔的制度,而民間則崇尚勤勞、節儉的社會風氣,讓新加坡躋於第一世界的行列,成為全球矚目的經濟體。

  目前,新加坡已經憑著世界級的基建、高素質的勞動力、安定的社會政治局面、蓬勃的金融業為世所稱道。這就是近年來新加坡每年都吸引超過80億元的外商直接投資,成為投資者在本區域的首選。

  但社論指,國際的競爭力並非永世不變,新加坡也不可能永遠確保競爭優勢超越群倫。從1990年代末開始,中國和印度這兩大經濟體的先後崛起,已經使得原本競爭激烈的區域經濟環境充滿挑戰,也令東南亞原有的投資吸引力相形見絀。中國每年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已經超越600億美元,相當于新加坡的十倍,單單廣東一省在去年所吸引的外資便超過120億美元。

  目前,中印這兩大經濟體的競爭力排名雖然仍遠遠落在新加坡之後,但以兩者的經濟增長速度和對外資的吸引力,新加坡已經不能不居安思危,尋找長遠的競爭對策。政府在2002年推出的經濟檢討委員會報告,便是以此為出發點。

  未來,新加坡如要確保強勁的競爭力,除了維持良好的經濟和政治環境,以及在資訊科技設施方面加把勁,便應將眼光放在經濟領域之外。在這方面,如果參考發達經濟體的經驗,提升國民的人文素養和創意、營造濃厚的文化氣氛、鼓勵文化藝朮活動,便是我們在下一個發展階段所必須考慮的因素。而實質上,人文素質的提升,也正是維持均衡發展和長期競爭力所不可或缺的條件。

  社論稱,如果從文化基建來衡量,新加坡已經具備文化城市所應有的條件。過去幾年來陸續建成的濱海藝術中心、國家圖書館、以及經過擴建的國家博物館等,都顯示新加坡已擁有世界級的文化基建,但這並不意味著新加坡人的人文素養便已達到同等水平。如果同紐約、巴黎、柏林、東京等世界級城市相比,毫無疑問,新加坡的文化藝術風氣仍有待提升,即使同香港比較,新加坡也應自嘆不如。

  雖然國際機構在衡量經濟競爭力時,往往不重視文化的層面,但如果新加坡在為企業家維持良好的經商環境之外,也希望為國民創造一個優雅的社會,提升人文素質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