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達文西密碼假科學制造新迷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3 10:33:04  


  中評社香港5月13日電/香港《星島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圍繞小說《達文西密碼》的爭議,隨著同名影片就快公映而日漸升溫,有些宗教角落甚至呼籲杯葛,但這些爭議都在片商預計之內,正好為影片做免費宣傳。

  社論說,陰謀論在全世界都有市場,《達文西密碼》現象是最佳註腳。這本全球暢銷小說的最大賣點,就是由一宗發生在巴黎羅浮宮的謀殺案,經任教哈佛大學的男主角抽絲剝繭、博古通今的調查,揭發了「驚世大陰謀」,就是耶穌和抹大拉的瑪利亞(天主教譯瑪利亞瑪達肋納)生下女兒,並且有秘密組織代代相傳保護這條血緣,而天主教會則為了維護正統教義而不斷掩飾,更有潛伏在「神秘」修道團體主業會中的「奸人」,不擇手段要滅口。

  有關保存耶穌「血緣」的一段,早在另一本「調查文學」《聖血聖盃》已有所推論,作者貝金特更打官司告《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抄襲,官司雖然輸了,但卻帶挈《聖血聖盃》「鹹魚翻生」,有本港連鎖書店還推出其他類似讀物,令本來乏人問津的宗教「揭秘」書籍成為大熱賣。歐洲更出現《達文西密碼》文物旅遊熱,令參觀羅浮宮的人數激增。荷里活製片商也抓緊商機,拍成一級大製作。

  社論指出,小說《達文西密碼》最獨特和惹人爭議之處,是用科學權威的包裝,旁徵博引來「揭露」這「千年大秘密」,以致部分對史實不大清楚的人會信以為真,或對傳統教義半信半疑。主業會在香港有通過教育組織辦學,有學生家長以小說內容問神父,令神父啼笑皆非。

  從基督宗教信仰角度,小說內容褻瀆神明,令人對宗教有所誤解,使教徒看了難過。小說面世後,有不少文章從信仰角度作出駁斥,但教外人可能只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宗教組織這種受傷害的感覺,從主業會網站裏的比喻可見一斑—有個小說家告訴你﹕「我要寫一篇有關你家族的小說,把你的家人寫成一批作姦犯科的土匪強盜,我會用你的、你的父母和祖父母的真實姓名,所以有關你們的資料有一部分是真實的。然後,我會將故事呈現為一個經過仔細考證的歷史小說。」

  被「抹黑」者的另一種「解毒」手法,是以教內外人都接受的科學論證,駁斥小說中的事實錯誤,例如小說以達文西壁畫「最後晚餐」中少了一隻杯大做文章,指為暗藏玄機,其實是作者數錯了﹔又例如歷史文獻證實錫安會的存在比小說所言遲了幾個世紀,小說中描述的一些「史實」變成無中生有,所作推論也就建築在浮沙之上,錯漏百出,假科學導致新迷信。

  藉著連串爭議,影片未上映已先轟動,實際內容其實並沒有多少人看過,大家只是圍繞著小說重新爭議一番。以荷里活求取最大公約數觀眾的方程式,有機會在改編過程中沖淡褻瀆成分,而且肯定不扮權威,結果大家可能在看電影時緊張一番,散場後則對片中的推論只是博君一笑而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