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運行對國內經濟影響增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5 07:37:34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近日國家外匯局發佈的2005年度國際收支報告顯示,中國國際收支在與去年相比繼續雙順差的同時,呈現出四大特點和三大變;經濟日報文章指出,這顯示出中國國際收支總體運行平穩,對外經濟運行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增强。

  國際收支呈四大特點

  報告顯示出2005年國際收支有四大特點,其一是國際交易規模繼續擴大。其二是經常項目順差明顯上昇。其中,貨物貿易順差大幅增加,經常項目順差1608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134%。其三是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有所下降。其中,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630億美元,下降43%。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下降主要是由於證券投資和其它投資由順差轉爲逆差。其四是儲備資産較大幅度增加。2005年,中國儲備資産增加2070億美元,國際收支繼續保持較强的整體抗風險能力。

  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外商直接投資(FDI)數字與商務部此前公佈的數字相差252億美元;對外證券投資出現大幅增長,由順差轉爲逆差;淨誤差與遺漏從貸方變爲借方。

  商務部公佈的去年FDI爲603億美元,而外匯局公佈的是855億美元,對於其中252億美元“誤差”,有關專家表示,其中有97億美元的境內外母子公司關聯股東貸款,有34億美元的境外企業購買境內建築物,以及121億美元的金融部門的外商直接投資。後三項不在商務部的統計口徑之內,外匯局根據國際慣例,將後三項統計進來。

  有關專家分析2005年中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作爲對境外投資主體的境內銀行等機構,由於股份制改革和境外上市等因素,可運用的外匯資金增加;其次,受國際金融市場利率持續提高以及國內金融市場投資空間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金融機構對外投資相應增加。境外對中國證券投資即負債擴大。2005年境外對中國的證券投資淨流入212億美元,增長61%。其中,境內銀行和企業在境外發行股票189億美元。 

  關於淨誤差與遺漏從貸方變爲借方的168億美元絕對額,有關專家表示,很多人把貸方理解爲熱錢涌入,借方認爲是資本外逃。但實際情况幷非如此,這主要由於國際收支申報系統不斷完善,出現正負是呈現隨機分佈狀態,而且168億美元僅佔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21%,在國際公認的5%標準之內,這表明統計質量還比較高。

  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國際收支狀况是國內經濟運行在對外經濟上的反映。有關專家分析,中國國際收支交易規模佔GDP的比重已經由1982年的19%、2004年99% 發展到2005年的109%。這表明中國經濟對外開放度的進一步擴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更加緊密,對外經濟運行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在增强。

  近年來,中國國際收支保持“雙順差”格局,順差規模不斷擴大,2005年比2001年增長3.3倍,有關專家分析,這表明國內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不平衡問題正在加劇。其中,經常項目順差佔中國GDP的比重已從2001年的1.3%上昇到2005年的7.2%。這反映了國民儲蓄大於國內投資,反映了國內總産出大於總需求,生産能力相對過剩。同時,由於中國投融資體制改革滯後、金融市場不發達,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不能真實反映資金成本,刺激了企業的投資需求。從而導致部分行業出口擴大、進口减少。而且,由於國內金融市場不發達,企業融資渠道有限且成本較高,一些國內企業不得不到境外融資,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資本流入。 

  文章表示, 針對這一現象,當前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註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效擴大內需,更多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