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股狂熱症警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1 07:59:36  


  儘管從2004年之前數年的情况來看,香港股市的新股行情一直好壞參半,但近年來新股“賺錢效應”却已經悄然由A股市場傳染到香港股市,幷越來越多地爲香港的投資者所津津樂道。正在招股的中國銀行爲應付認購熱潮印制了300萬份認購申請表,這相當于香港人口的44%,“新股狂熱症”由此可見一斑。
 
  最近兩年來香港的新股行情極其火爆,賺錢效應隨處可見,最近一年赴港IPO的70多祗新股中,目前還在招股價下方的股票不足兩成,而在指數大漲的背景下還有七成新股跑贏了大勢。雖然香港股市中原本幷沒有新股必賺的說法,過去有無數新股長期處在招股價下方,但活躍在香港股市的內地投資者却信奉這個A股市場的不敗法則。因此,從某種意義而言,香港股市中新股不敗神話的出現,顯示出香港股市因內地投資者的日漸增多而擁有越來越“內地化”的趨向。 

  新股發行定價水漲船高 

  許多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的,新股不敗神話直接導致了投資者對新股的强勁需求,間接令新股的IPO定價水漲船高。即便不以2003年H股市場大漲行情啓動前後的新股定價估值做對比,僅就最近一年間的情况也能明顯看出。比如,日前開始公開招股的中國銀行,其招股價爲2.50—3.00港元,相當于該公司目前賬面價值的1.9—2.2倍,這就高於去年建行和交行的招股水平。去年6月交通銀行2.50港元的招股價僅是其賬面價值的1.6倍,去年10月底的建設銀行則是1.99倍,這三家內地銀行招股價隨著H股市場行情“水漲船高”的迹象十分明顯。 

  新股賺錢空間被壓縮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招股價格水平持續上昇的結果將直接導致這祗新股挂牌上市後上漲空間的壓縮。以中國銀行爲例,目前傳出市場有暗盤願意以高於招股價5%左右的價格大宗出售中國銀行的股票,如果暗盤傳聞屬實,中國銀行在上市初期很可能受此類暗盤制約,較難出現類似建行和交行那種被瘋狂追捧的局面。
 
  追捧中資新股的投資者需要注意的事項還包括新股的行業因素,過去內地大型企業赴港IPO多以石油、石化、鋼鐵等原材料資源股爲主,在資源價格日趨高漲的情况下,這些公司的盈利以及股價表現都能得到保障,而且香港本地企業中一般很少有資源類股,因此這個行業在香港股市中就是一種稀缺資源。例如今年1月上市的靈寶黃金招股價3.33港元,上週最高飈昇至10.80港元。而最近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大型企業多爲金融股,香港股市中優質金融股不少,因此就不具備像資源股那樣的稀缺性,同時還會受制於匯豐、恒生等老牌金融股走勢的聯動。 

  巨額融資增加資金面壓力 

  儘管香港是個開放的金融市場,而且新股IPO中超過九成的股票是面向歐美地區的機構者進行配售的,但持續的巨額融資活動仍然會令其資金面捉襟見肘。2005年54家主板公司IPO共籌資1650億港元,比2001年時增長6.6倍。雖然今年年初至今在香港主板上市的14家新股總籌資額僅166億港元,但若計入正在IPO的中國銀行,籌資額即飈昇至850億港元。由此來看,即便下半年沒有類似工行之類的重磅公司登陸香港,今年的融資總額突破千億港元都是毫無懸念的。

  來源: 上海青年報  作者: 西南證券 周興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