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中行認購熱是股市警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1 11:11:33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香港《星島日報》今天發表題為“中行認購熱是股市警鐘?”的社論,指出中國銀行招股,吸引大批香港市民認購,雖然港股近日極為波動,但從首兩天的派表情況看來,相信今次極有可能挑戰過去招股的認購紀錄。

  社論指出,新股上市掀起哄動,對包銷商或者公司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因為股份受歡迎,自然可以賣得好價錢。去年建行招股,市場反應一般,多少與招股安排過分重海外,未能引起本地投資者興趣有關。香港投資者雖然不少是“散戶”,但有這個群眾基礎,反過來更易爭取精打細算的基金信心,所以今次中行來港上市,策略上是比較成功。

  有分析家對中行這次盛況空前感到不安,認為過去每次發生這種情況,股市往往出現大跌,例子是九七年紅籌熱潮時的北控上市,以及二千年的科網股認購潮。

  社論表示,分析家先天下之憂而憂,但中行的上市熱潮,和北控或科網股熱潮是否一樣,不能單單看招股反應,還要看其背後原因和其他因素。

  中行受歡迎,原因有很多,包括過去招股的內地金融股如國壽、建行等,掛牌後表現令投資者滿意﹔另外,港人十分熟悉中國銀行的品牌,認為是穩健投資對象,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社論稱,過去,一些港人熟悉的上市公司如地鐵公司,招股反應都特別好,而且吸引到很多平常不買股票的市民認購,這種心態,和市民一窩蜂追捧以前從未聽過的北控和科網新股,是有所不同的。

  要判斷新股熱潮是否為大市危險訊號,另一個更重要的指標,是新股掛牌後的表現,過去像北控或科網新股招股,因為市場反應熱烈,包銷商用了一個偏高的水平定價,但這些股份掛牌後仍然出現以倍計的大幅飆升,結果很多中籤的投資者,因為高追股票,落得「輸錢皆因贏錢起」的下場。今次中行招股,集資很有可能會超過八百億元,若然以上限定價,相信股價掛牌後不應出現大幅飆升,究竟實際情況是否如此,應是觀察大市是否過熱的更有效指標。

  社論點出,初步觀察,目前很多市民入表申請中行,都是抱較踏實的心態,明白到股份上市初期未必會帶來太大驚喜,而是在期望即時賺錢之餘,也兼顧中長增值的考慮。

  香港擁有股票的人口比例相當高,以一個富裕社會來說,這非但是正常情況,而且是一件好事,因為能夠把部分積蓄投放於股市,理應有助增加回報,但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必須有正確的認識,明白投資必需要認識和好好控制風險。中行吸引到大批市民的注意力和認購興趣,如果能夠利用這個機會加深了解投資股票的基本功,不能期望不勞而獲或一朝發達,得益應會比抽中股票更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