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股市的轉牛爲溫州民間資本找到了新的主戰場,而這也爲大量的溫州民間資本增添一條新路。 財經時報文章稱, 股市的井噴讓很多專注于實業的溫州商人再也坐不住了。
“現在營業部開戶要排隊。”中富證券溫州營業部副總經理楊澄宇如此描述溫州人炒股的火爆場景。
産業資本入市
5月13日,39歲的溫州瑞安商人張龍利用週末的時間飛到北京。此前,因在股票投資領域涉水很淺,他希望充分利用兩天週末的時間,向基金經理請教投資股票及選股的事宜。
作爲一家雇有200多人從事機械附件生産的民營企業家,張龍對介入股市既急切又謹慎。在打算把1000萬元資金投入到股市之前,他特別請了一位自股市有櫃台交易以來就開始炒股的資深人士擔任顧問。
張龍坦言,傳統的機械製造産業受工資和原材料價格的暴漲影響甚大,而去年以來,人民幣昇值讓他們這家主要依靠國際市場的企業,幾乎陷入無利可圖的境地。這在溫州已經成爲一種普遍現象。
於是,他選擇把部分資金投入股市。
文章稱, 事實上,在溫州,對利潤嗅覺最敏銳的是炒房軍團。有迹可查的溫州民間資本出擊股市,可追溯到2005年6月炒房資本的殺入。
拒絕收編
在决定投資股市後,張龍幷未將資金購買相關的股票類基金和證券公司理財産品,而是選擇由自己操刀,直接購買股票。
文章分析說,一直以來,溫州民營企業家總是沖鋒在投資的第一綫,即便是國際金融機構和政府的召喚,也無法讓他們養成將資金握在手上的習慣。
2006年2月25日,北京産權交易所面向溫州的國企推介會上,吸引了不少海外金融機構的參加。一家總部設在香港的投資公司總經理透露,他此行是爲該公司新成立的一支私募基金在溫州募集資本鋪墊。
但是初步的市場調查却令該公司凍結了這一計劃。這位總經理指出,溫州企業根本就不認同他們的運作模式,也不理解。
同樣的遭遇發生在溫州市政府身上。
據溫州當地一位接近政府部門的人士透露,溫州市有感于溫州民間資本四處出擊引發的問題,曾經設想把溫州民間的閑散資本規範統一,通過引進國際著名投行設立基金來管理,但因爲溫州民營企業家的不贊成,最終沒有進入具體操作。
進軍金融
文章表示,溫州民間資本一路走來,已經積纍幷形成了龐大的規模。他們往往選擇主動出擊的戰術轉戰各類市場,也因此,他們博得炒房團、炒煤團、炒匯團、炒棉團等不雅稱呼。其最終出路讓各方關注。
此前,北京産權交易所分別在溫州和北京召開了兩次針對溫州民營企業的推介會,受到溫州當地人士的歡迎,他們認爲,重組國企將成爲溫州資本的重要走向。
但兩個月已然過去,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目前,已有簽約意向的溫州企業祗有一家。顯然,溫州民間資本栖身國企改制的路依然漫長。
對於溫州民間資本轉戰股市的規模,周德文認爲數量不會很大。在他看來,溫州民營企業家喜歡投資看得見、摸得著的領域。
金融領域有望成爲溫州民間資本新的著陸點。作爲中國金融四大試驗區的溫州,在對民營企業開放方面相對落後。溫州金融界人士對央行批准四川、山西、貴州等四省獲得小額信貸試點省資格特別羨慕,也希望在此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