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原因推高世界油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5 06:58:08  


  一年前,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韋斯告知石油消費大國:“世界可能告別價格便宜的石油”。

  當時,原油價格大約爲每桶53美元。今年4月20日,當每桶原油價格在倫敦刷新紀錄、超過74美元時,查韋斯又說:“油價當然可能達到每桶100美元。”

  定于6月1日在加拉加斯舉行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首腦會議上,查韋斯可能再次重申這一觀點,儘管歐佩克對這次油價上漲幾乎沒有責任。

  油價上漲至少有五方面原因:

  ——供求緊張。世界經濟經受住了油價上漲考驗。據國際 貨幣基金組織報告,2006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4.9%。但報告擔心,油價上漲可能産生延遲效應,因爲自2002年初以來,原油價格已上漲兩倍。國際能源機構認爲,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原油需求也將增長1.8%,達到每天8510萬桶。

  如果市場擁有可補償風險地區産量損失的“石油保障”,那麽,供求緊張不會造成大影響。然而,現時祗有沙特阿拉伯擁有增産能力。

  ——投資不足。西方國家專家指責海灣國家沒有投入足够多資金提高産量,儘管這些國家的石油收入達到了前所未有水平。石油“安樂期”的不確定性和擔憂工業化國家開始採取能源供應多樣化政策也促使産油國謹慎行事。

  西方跨國公司以許多産油地區勘探工作大多停止爲藉口,繼續採取觀望態度。

  ——地緣政治。伊拉克石油生産仍未恢復正常,低於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的水平;尼日利亞石油産量自今年1月以來因石油設施多次遭反政府武裝襲擊而下降20%。乍得揚言,如果世界銀行不解除對石油收入的凍結,它將停止生産。不過,緊張局勢的主要策源地仍是伊朗,因爲伊朗是全球第四大石油生産國,面臨美國軍事干預威脅。

  據設在倫敦的全球能源研究中心計算,自2000年以來,伊拉克戰爭、尼日利亞戰亂、伊朗核問題、俄羅斯政府干預和委內瑞拉、科威特等國局勢可能已造成將近每天800萬桶石油産量的損失,相當于全球消費量的10%。

  ——投機活動。國際能源機構執行幹事克洛德·芒迪最近說:“油價上漲幷非投機活動引起,却也許因爲投機活動而加劇”。無論如何,投機基金仍在促使油價上漲。法國興業銀行認爲,“套利基金”在石油市場上所佔份額已達15%,而在二十世紀90年代不足5%。

  ——飓風危險。另一原因是氣候變化難以預料。摧毀墨西哥灣部分基礎設施的“卡特里娜”飓風過去8個月後,美國南部鑽井平台和煉油廠尚未完全恢復正常生産。而如果這一地區再遭飓風,那麽,油價在今年夏季將會再次飈昇。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摘自法國《世界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