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加羅報》:油價狂飈 爲何沒沖垮全球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1 07:25:18  


  法國《費加羅報》近期刊登伊夫·德凱德雷爾的一篇文章,認爲多種因素使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上漲未造成全球經濟動蕩。文章摘要如下:

  原油價格自今年年初以來上漲近20%,近4年間上漲250%。其他原材料2005年漲價29%,今年以來平均上漲12%。

  通常情况下,就像是第一次石油沖擊和第二次石油沖擊發生時的情形那樣,上述變化足以引起全球經濟不穩定,减少企業利潤,破壞投資者信心。  

  這次情况不同,金融市場運轉良好。最近4個月,法國股市CAC指數昇幅超過10%;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昇5%,道瓊斯指數昇6%。今年以來,日本和英國股指也上揚7%,德國股指上揚11%。 

  這一現象背後既有經濟結構原因,也有經濟形勢原因。  

  首要原因之一是,發達經濟體最近30年尋求减少對石油的依賴,創造等量國民財富如今所需石油比20年前减少三分之二。石油開支二十世紀80年代初大約佔法國國內生産總值的5%,如今佔2.3%。讓—馬克·讓科維奇和阿蘭·格朗讓在《請加滿油!》一書中說,“1979年,買1昇汽油需花費相當于半個小時的最低工資。2005年,買1昇汽油祗需10分鐘最低工資”。   

  從兩方面可以看出,經濟對油價變化的敏感度在下降。一方面,是四分之一世紀以來人們爲節約能源而不懈努力,利用石油和天然氣以外的其他能源幷發揮核能發電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們重視以發展服務業方式創造財富,服務業在國民財富中所佔比重已接近四分之三,而服務業的石油消耗明顯低於工業和農業。   

  此外,也有經濟形勢原因。首先是全球經濟在中國和印度帶動下持續增長。經濟學家認爲,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會對全球經濟産生0.5%的負面影響。但是,自2003年以來,全球經濟發動機一直高速運轉,得以吸納能源價格上漲的負面影響。   

  對西方金融市場産生積極影響的另一現象是:石油企業在股市上處於强勢地位。在巴黎,道達爾公司在CAC40指數中所佔比重超過13%。油價越漲,石油企業越有利,它們的股票也越受益,從而促使更多股市大亨吸納石油股票,進一步刺激巴黎股指上昇,同樣也刺激其他股市。因此,石油企業在歐洲STOXX50指數中所佔比重已達16%。   

  再就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本·伯南克所說的“全球儲蓄過剩”因素,金額大約爲14萬億美元,正流入金融市場,有助於金融市場免受原材料價格變化的影響。   

  最後,還有石油美元回流因素。油價上漲去年可能讓石油生産國獲得了8000多億美元額外收入,一部分用於向西方國家訂購設備,大部分又投入資本市場,主要去嚮是歐洲。所以,儘管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這些資金流入歐洲市場,造成少許泡沫影響。   

  當然,這種全球經濟、金融和股市美滿結合幷不意味著樂觀將會延續。一旦伊朗危機爆發,油價會達到甚至超過每桶100美元,破壞經濟平衡,全球增長所受影響可能達到1.5%或更多,相當于今年預期增長率的三分之一。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