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落實發展措施改善低層收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6 10:45:14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昨日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於立法會匯報本港經濟狀況時,指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實:在經濟持續復甦中,低層的生活水平仍然偏差。最新統計顯示,全港有超過二十四萬人每月收入少於五千元,還有十八萬個家庭月入不足四千元,以此低微入息生活在百物騰貴的都市,其艱苦可想而知。這反映了本港收入的兩極化情況嚴重,確是值得各界關注的問題。何況低層人數不少,二十四萬人便相當於全港勞動力近百分之七。

  社論說,當然,經濟形勢轉佳並非沒有好的影響。統計顯示月入低於四千元的家庭,在九七年經濟受金融風暴衝擊而增多,但隨低谷過去,自○四年後又開始回落,到今年首季其數目已較上年同期減少近半成,在一年間已有近萬個家庭脫離了港式「赤貧」的隊伍。隨著經濟持續增長,情況料應可進一步改善。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其他的不利因素,首先是經濟增幅將要放緩。過去兩年本港出現歷史少有的平均百分之八高速增長,反映在祖國支持下,自低谷強力反彈。但這肯定不會持久,今年增長估計只有百分之四至五,在首季仍增長逾百分之八後,餘下三季增幅料將顯著回落。這樣對拉動低收入戶「脫貧」的力度亦會相對減弱,有些家庭還可能「返貧」!

  社論指出,其次,本港通脹正在上升。去年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平均微升百分之一,到今年四月份升幅已達百分之一點九,且預料還將上升。低層對物價上升的承受力最弱,故所受影響最大,何況低層的收入升幅也偏低,更加深了通脹帶來的壓力。今後當經濟增長下降,而通脹上升時,低收入人士將受到雙重打擊。

  社論認為,低層脫貧的關鍵在於就業情況。若勞工需求增長及失業下降較快,工資隨之上升,則較為有利。隨經濟復甦,本港就業情況確有顯著改善,失業率已由○三年的百分之七點九回落至最近的百分之五,但預計再大幅下降的機會不高。更大的問題是,部分行業的情況雖有改善,卻仍不理想,如建築業至今失業率仍高逾一成三,比平均率超出甚多,反映近年香港房地產業及投資放緩的深重影響。這些行業的工資升幅亦自然較低。據近期一些調查反映,不少低技術勞工仍要面對減薪的威脅。

  勞工市場及收入的兩極化並非香港獨有。特別是在經濟轉型期間,新興行業及高技術僱員的就業機會及工資增加較快,從而再拉開了收入差距。例如本港在首季經濟高增長下,低技術人士的失業率仍逾百分之六,高出平均值一個百分點。這情況近年同樣出現在美國,工資增幅遠低於GDP及企業利潤增幅。對這問題的本質要有充分了解,才能採用恰當政策對症下藥。

  對部分低收入人士政府要給予扶助。在十八萬低收入家庭中有六成五為老人,提高收入只能靠增加福利支付。但從全局看,根本的出路在於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來創造更多就業,而非靠福利資助,特別是要鼓勵有工作能力者更積極找工,而近期職位空缺已明顯增加。最有效的做法是針對高失業率的行業出台加快發展措施。對於建築業政府已考慮增加基建工程投入,以便直接創造更多就業。這有立竿見影之功,但也不能全靠公共支出來支撑全局。政府必須加快重點項目的開發,讓私人企業加大投資來創造就業。例如拖延已久的西九龍及東南九龍發展計劃,便應早日予以落實並動工建設。從長遠看,政府還要加大推動經濟轉型力度,由開發新興行業及創造高技術就業,來拉動配套低技術就業的增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