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又到國會 指中國是“決定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9 11:18:58  


兩任美聯儲主席評述高油價對全球經濟影響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離開美聯儲主席職位4個多月後,格林斯潘7日又一次來到了美國國會。他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作證時指出,雖然美國經濟可以部分化解原油價格飆升造成的不利影響,但長此以往,美國和世界的經濟增長將受到嚴重影響。 

  格林斯潘從美聯儲離職後,目前是一家私人諮詢公司的老闆。他長久以來在國會中一直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本周三,眾多參議員明確表示,他們仍看重格林斯潘的建議。印第安納州共和黨參議員、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盧格稱:“對美國經濟,沒有人比格林斯潘更權威了。”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格林斯潘稱:“目前雖然美國能夠消化油價上漲帶來的沉重負擔,但近期資料暗示我們可能終於受到一些影響。”他更指出:“美國能源充足的時代已一去不返。” 

  儘管他認為目前全球經濟迄今基本未受油價大漲影響,但美國消費者對高油價的承受能力可能已到極限。格林斯潘的觀點是,從好的一面看,近幾年油價大幅攀升已經幫助美國擺脫了對海外石油供應的高度依賴,使其承受未來價格大漲的能力提高。不過,他仍將美國消費者調整對石油依賴的緩慢速度比作是“看著草長高”。雖然格林斯潘表示,油價大幅上揚可能引起“很大程度的經濟萎縮”,不過他也認為,無法預測油價升幅達到何種程度才會造成這樣的破壞。 

  自2004年以來,原油價格持續飆升,目前已上漲了一倍。近來歐佩克組織成員國和其他獨立石油生產國全力以赴進行生產,但原油價格一直保持在70美元/桶之上。格林斯潘警告說,在石油供應和需求之間的所謂“緩稱區間”十分狹窄,油價仍有繼續上揚的風險。對於產油國的供應前景,他說:“即便是小規模的破壞或當地的暴動都會對油價產生很大的影響。” 

  格林斯潘還稱,除了沙烏地阿拉伯之外,世界上主要的產油國幾乎都沒有預見到原油價格上升對全球經濟、產油國今後持續售油能力的威脅,“高油價將減少長期內的石油需求,這可能令沙特或所有國家的石油儲量價值大幅縮水”,而除了俄羅斯等幾個國家外,非歐佩克成員國的增產可能性有限。他還說,來自投資者和投機客的石油需求正處於加速調整的過程,他們讓油價更快上漲,從而刺激了生產並抑制了消費。 

  他在發言中還特地提到了繼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格林斯潘表示:“說到對需求增加的貢獻,中國絕對是決定力量,並且很可能一直如此,直到他們的汽車市場飽和。” 

  格林斯潘認為,面對居高不下的油價,美國應該更加嚴肅地考慮發展替代能源。不過,他並不看好近來被炒得火熱的“玉米乙醇”。他說,乙醇可以成為取代汽油的一種關鍵性替代燃料,但在短期內,用於提取乙醇的玉米供應有限,而一個更好的設想是從木屑和其他類似材料中提取纖維乙醇作為燃料。他希望“纖維乙醇將幫助我們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就像清潔煤炭和原子能一樣”。 

  格林斯潘又說,雖然美國經濟能夠化解石油價格飆升造成的不利影響,但是高能源價格正開始影響美國和世界的經濟增長。他說,到目前為止,迅速上升的石油價格並沒有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的侵蝕”,尤其是美國經濟能夠化解高油價造成的不利影響。但是最新的經濟資料顯示,世界經濟增長正在經受高油價造成的不利影響。 

  他說,美國企業至今成功地透過提高生產率來控制能源成本的上升,而美國消費者則難以擺脫油價上漲的困擾。格林斯潘認為,當前的高油價主要是全球原油剩餘生產能力和石油提煉能力不足以及市場投機等因素造成的。 

  === 油價上漲令各界關注 === 

  三大財長會議連軸開 熱議全球油價、匯率問題 

  本周連續召開的三大財長會議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事件。6日和7日,歐元區財長會議和歐盟財長會議先後在盧森堡舉行,八國集團財長會議9日將在俄羅斯召開。 

  儘管三大財長會議討論的內容有所不同,但主要關注的問題大多和油價、匯率相關——歐元區財長會議對歐元走強表示擔憂;歐盟財長會議主要討論增值稅改革方案;八國集團財長會議主要議題是高油價下的能源安全。

  ·高盛分析師:若供應出嚴重問題油價將至105美元
  ·美《新聞周刊》:油價會漲到每桶100美元嗎?

  === 高油價影響全球經濟 ===

  假如油價漲到8元 中國經濟會否很受傷?

  在8元的油價下,中國經濟會很受傷嗎?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說,這次成品油漲價一定會傳遞到消費品領域並推高消費價格指數(CPI)。 

  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表明,原油每桶上漲10美元,中國CPI當年將提高0.2至0.3個百分點。據測算,若國內成品油平均每升由2006年初的4元漲至年底的8元,CPI將提高2~4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的CPI為1.2。

  油價狂飆,為何沒衝垮全球經濟?

  法國《費加羅報》近期刊登伊夫·德凱德雷爾的一篇文章,認為多種因素使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上漲未造成全球經濟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