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發A股 保險資金“守株待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9 15:40:20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在中行的萬億資金認購爭奪戰中,中國人壽等六家保險公司代表的保險資金已經搶得了最為有利的位置:他們手握H股,一邊吃著美味的溢價蛋糕,一邊等著A+H的聯動作用;他們有大量正在找尋渠道的資金,不需要為認購而被迫揮淚斬倉。對於保險資金來說,“守株待兔”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據中證網報道,中國銀行還沒有A股上市,但是它將上發審會的消息卻已經讓市場驚了一身冷汗:昨日,大盤下跌近90個點,跌幅超過5%。大盤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路機構準備調集資金申購中行,因此選擇對目前持股“揮淚斬馬謖”。但是,保險資金卻顯得遊刃有餘,例如,一季報顯示保險資金倉位最重的G寶鋼在昨日的市場大跌中表現較穩,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跌幅僅僅為1.5%左右。 

  手握H股 等待A股 

  據媒體報道,截至6月6日,剛剛上市三日的中國銀行股價再次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以3.55港元收盤,漲幅較首次公開募股價2.95港元超過20%,當日的成交為6.22億股,位列港股成交榜首位,也是連續三日成為香港市場中的第一大股。根據公開資料,中國銀行曾在公佈其招股結果時披露,中國人壽及其母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已獲配售39421萬股H股,而平安保險則獲配售47305.2萬股H股。因此,目前中國人壽及其集團、平安保險賬面回報率已經達20%,獲利分別約2.365億港元和2.838億港元。 

  當然,上述股份尚且有12個月禁售期。但是,恰恰是在禁售期,中國銀行啟動了A股的發行之旅。 

  眾所周知,以“H+A”模式先後登陸香港和內地股市的公司,A股的價格通常均高於H股。也就是說,目前中國銀行透過港幣與人民幣之間的換算後,不少市場人士預測,中行A股的最終發行定價將會在3.04元附近,相當於2006年的1.97倍的市凈率,A股的二級市場價格預計不會低於3.60元。目前,G浦發等二線銀行股的市盈率在8-15倍之間,市凈率與預估的中國銀行相仿。 

  此外,A股和H股市場的聯動性日漸加強,根據同股同權的原理,A股的股價提升往往對H股也有著一定的拉動作用。因此,中國人壽等大可以一面放心地握著H股等待溢價收益;一面以國內資金放心地申購中行A股。 

  “以逸待勞” 

  分析認為,中行登陸A股,屆時可能出現萬億資金爭食中行新股的盛況。事實上,在各路爭食資金中,保險資金可以說是“以逸待勞”。 

  有分析認為,相比此前登陸A股的超級大盤股,由於中行肯定是首次全流通發行,儘管發行量“很小”,籌集資金依然是A股之最。而其IPO凍結的資金也有望創出天量。“一般而言大盤股中簽率在1%-2%左右在目前市場情況下,保守估計,中行在A股IPO凍結的資金將在6000億元左右。”新時代證券宏觀策略高級分析師郝曉輝表示。不過,中行在香港上市時受到的熱烈追捧讓人有理由對其持有更大的期望。6月5日首只發行的新股——中工國際的表現更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僅僅7.4元的發行價、6000萬的發行股數,就吸引了市場2500億資金的蜂擁而至,因此,中行吸引萬億元資金申購並非癡人說夢。 

  那么,下一步的關鍵就是誰將在申購中佔據最為有利的位置。 

  如果選擇倉位最空的機構投資者,那么保險資金是當之無愧:保險資金入市時間較晚,不像券商曾經在自營盤上栽過大跟頭;保險資金沒有凈值壓力,不像基金面對短線業績和長線價值投資的選擇而苦惱;保險資金是本土的孩子,不像QFII即使拿著錢也還要先敲門得到允許才能進來;保險資金目前的投資比例約為1%,距離5%的投資上限還有很大的發揮餘地。 

  由於中國銀行從宣佈確實將發行並上發審會與開始申購的時間間隔可能非常短,因此,大多數機構投資者還來不及從滿倉中從容撤退,這也是為什么昨天大盤暴跌的主要原因。而其他機構的匆忙撤退無疑為以逸待勞的保險資金提供了機會: 

  一方面,厭惡股市二級市場風險的保險資金可以抽調大量資金專門“埋伏”在一級市場,透過短線實現資金的快儘快出,並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另一方面,繼續留在二級市場的保險資金可以趁機挑選一些資質好的公司的股份“打折購進”,等到其他機構將申購資金撤回二級市場時再“逢高出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