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改革出路:給亞洲更大發言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0 07:31:22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經濟學家肯·羅格夫曾經語帶雙關地表示,如果說外匯儲備意在未雨綢繆,那麽亞洲肯定是在建造諾亞方舟。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評說,相對於全球失衡的規模與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的重要性似乎就位居次席了。不過,一個重新煥發生機的IMF,就提供合理的機制、解决迅速加劇的全球金融失衡問題而言,仍然是全球各國最大的指望。

  文章稱,最不可缺少的改革,是重新調整IMF的配額,以反映其成員的經濟實力。在IMF春季會議上,主要的股東國已就重新調整中國等五大新興市場權重問題,達成非正式的一致意見。中國的外匯儲備正不斷增長,將在未來數月內突破1萬億美元。預計上述安排將在9月份新加坡召開的IMF下一届年會上獲得正式批准。這將是一個進步。一些規模較小的歐洲經濟體,如比利時,目前在IMF中的權重與中國幾乎相當,這顯然是荒謬的。

  文章表示,正如IMF第一副總裁安妮·克魯格日前在東京所言,單憑對規模最大新興經濟體的配額進行一次性的“特別”調整是不够的。要想有任何機會說服亞洲新興經濟體認可IMF在全球經濟中的更重要地位,股東國必須批准建立這樣一個體系:根據成員國的經濟規模,自動調整它們“席位和份額”的分配情况。有待確定的是,這種計算方法是依據國內生産總值(GDP)來衡量,還是納入成員國在全球貿易中所佔份額等其它因素。不過,規模較小的歐洲成員國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它們繼續反對稀釋其配額,將無助於增强自己的影響力。這一點同樣也適用於它們在IMF執行董事會中發言權過大的問題。

  其次,IMF專業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必須獲得更大的獨立性,免受成員國執行董事的干擾。IMF成爲一個更爲可信和獨立的組織,其建議和分析的質量得到重視,符合所有股東國的利益。這同時也意味著,IMF要憑據能力,來挑選其高級管理層。目前,IMF的最高職位留給歐洲人,而次席留給美國人。這種舒適的安排必須告終。

  文章稱,在IMF新加坡年會召開之前,將有更多的細節需要理順。但不應允許那些次要的考慮妨礙一個更宏大的目標:締造一個能够同時提供論壇和公開分析、以應對國際金融體系所面臨的威脅的IMF。與此同時,日本等國仍在探討創建一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的計劃。這在近期內不太可能啓動,但其他任何人都不應以此爲藉口,放慢IMF的改革步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