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電”不直供的壟斷根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5 07:49:20  


  中評社香港6月15日電/“三峽”全綫建成的時候,有不少人對作爲工程副産品的電力的適用範圍存在疑問。壩區經濟能否獲得第一手補助?三峽電與直供電還有多大的距離?中國經濟時報文章稱,隨著三峽電力的初始運轉,這些問題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大壩建成,最先受益的當是壩區經濟,因爲就近的大壩派生資源可以直接作用於當地農田灌溉、工業用電、居民用電等領域,三峽電力的綜合效應可以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從實際情况來看,幷不如此。三峽大壩所在地湖北宜昌坐享豐富的電力資源,却仍然要準備修建大型的火電廠,以解决電力資源的不足。守著世界上最大的無污染電廠,却還從其他地方調用電力資源。真可謂一大怪事。

  文章認爲, 電廠服務于所在地,往往涉及經濟學領域的一個問題,即電力商品直供。打破目前電力領域的壟斷格局,讓市場在配置電力資源中發揮基礎作用,既是電力直供的目的,也是瓶頸。每一個需要改革的領域都存在一個難以突破的問題層面,利益集團常常是延緩改革步伐的最大阻礙。電力是高度壟斷行業,甚至這種壟斷比通信行業會招致更多不滿,因爲它是一種民生資源和基礎工業資源,國家、地方政府和電力公司不讓市場參與其中,消費者的情緒會翻起波瀾。

  文章表示,目前,一些大型的發電站,無論污染與否,都是採取電網公司包銷的營運方式,三峽電也不例外。電網公司對於三峽電的銷售範圍規定的很明確,70%的電量輸往華東、廣東電網,30%送到華中電網。對於三峽壩區所在地用電問題,他們提出建議,“從其他地方給宜昌解决部分優惠電價,不使用三峽電”,而三峽電的平均上網電價也才0.25元/千瓦時。這一個平均價遠銷外地,就可以從電力商品差價中賺取巨額利潤,這明顯是爲自己的利益服務,絕非什麽惠民舉措。

  從國電門戶網站上得知,2005年,國電售電量14646億千瓦時,主營業務收入7214億元,利稅604億元,利潤總額144億元。公司2004年收入位列2005年《財富》雜誌公佈的全球企業500强第40位。作爲一家國有控股企業,如果沒有電力銷售的巨額利潤,恐怕難以躋身全球企業500强。三峽電力建成,無疑又會增加國電收入,提昇其名次。由此看來,宜昌地方政府和企業爲享用直供電進行了5年的不懈努力,而至今撲朔迷離就毫不奇怪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