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的兩種思路與前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8 06:44:52  


客觀地評價這十幾年的經濟發展,應該說中國經濟取得了相當高的發展速度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 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已是舉世矚目,但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如何,則存在著很大的爭論。環球時報發表文章指出,關鍵點在於中國在技術方面能否實現昇級,擺脫目前單純依靠廉價勞動力取得競爭優勢的狀况。這其實也關係到中國經濟能否成功過渡到下一個可持續的、平衡的發展階段。

  關於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兩種思路

  文章稱,實際上,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關於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討論,除了意識形態、社會收入分配結構兩大主題之外,第三個主題就是圍繞著中國如何實現技術昇級的問題。

  第一種思路認爲:中國必須使用國家産業政策來實現技術上的跨越式進步,超越市場在技術階梯上所給予中國經濟的位置,這樣才能滿足中國國家安全的需要,才能保持住經濟發展的後勁。

  與此相對,第二種思路則認爲中國應當按照市場給予中國的技術定位,發揮比較優勢,不應急于在技術上追求超越市場的進步。中國這十幾年的經濟發展實踐雖然幷不完全受第二種思路左右,但基本上是沿著這種思路走過來的。

  第二種思路使中國在經濟競爭中勝出

  如前所述,沿著第二種思路發展的中國經濟取得了速度上的驕人成績,但對於這一思路的批評至今不絕于耳,最近兩年更是强烈了起來。文章說,客觀地評價這十幾年的經濟發展,我們應該說,中國經濟不僅僅取得了相當高的發展速度,在基礎性的生産技術方面也正在逐步昇級。

  在這個問題上,外國在華的投資者、工程師和跑合資企業的記者,有著實實在在的感受。日本記者藤堂安人這樣寫道:“如今的中國,機械加工等領域的基礎技術的進步速度越來越快。從在華日資模具廠商學到技術的人員自己創業,然後再培訓公司職員——依靠這種連鎖反應,越來越多的人學到了日本技術。另一方面,在汽車等領域的尖端技術方面,日資汽車廠商也開始著力與中方建立合作關係,向中方提供最前沿的技術。而且,在一直落後的生産技術和維護服務等管理技術方面,中國也大踏步地趕了上來。總之,中國很有可能迅速掌握上述三方面的技術。”

  文章認爲,上面所述是一個大的趨勢,它的依據是一些非常基本的因素:中國的工資低,工作時間長,而勞動力的素質却幷不那麽低,而且正在穩步提高。不僅僅是普通工人,工程師和白領也同樣具有巨大的競爭優勢:他們往往比西方同行工作時間更長,能力更强,而工資却低,同時供給十分充分——中國現在每年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投放到勞動力市場上。經濟競爭就是由這樣的一些最爲基本的因素决定的。從這些基本因素看,中國在單純的經濟競爭中已呈勝勢,甚至可以說已經是勝勢明顯。

  未來的問題將是政治性的

  如果說中國在現在的經濟競爭中會遭遇什麽嚴重的問題的話,這個問題恐怕就不在單純的經濟競爭中了。文章認爲,中國未來有可能遭遇的嚴重問題很可能是政治性的。簡單地說,就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會否允許中國這樣一路贏下來,會否以政治力量乃至軍事力量來干預經濟競爭,以阻止中國的勝利。

  它們顯然有這樣做的動機:首先,它們有國內的社會問題要解决,這些問題確實是與中國在經濟競爭上的節節勝利有關的;其次,出于意識形態的考慮,它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一個與它們政治制度不同的國家取得如此强大的經濟力量;再次,從地緣政治考慮,它們能否容忍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一個幅員如此廣闊、人口如此衆多的强國。

  文章强調, 當中國在經濟競爭中高奏凱歌時,中國人必須對於這樣一種前景有所準備。這就又要回到前面所說的第一種經濟發展思路。這種經濟發展思路實際上就是將這樣一種前景考慮進去的。

  在十幾年前就使用國家産業政策來實現技術上的跨越式進步,也許是過早了。今天能否這樣做,也值得商榷。然而,今天的中國也許已經有必要考慮兩種經濟發展思路、兩種經濟發展道路的適當結合了。隨著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面臨越來越多的政治壁壘,單純依賴市場實現進一步的經濟增長乃至趕超西方强國,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適當考慮第一種思路已經成了必需。同時,這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平衡發展的需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