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受央行緊縮措施連續出台和新股發行重啓影響,近期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一度趨緊,債券市場也出現了今年以來最大的一波調整行情。中國證券報文章說,業內人士認爲,在流動性泛濫的本源問題沒有解决前,資金寬鬆的局面短期內仍難以改變。而央行隨後是否還將採取緊縮措施或採取什麽樣的緊縮措施,才是影響當前市場預期的主要因素。
文章分析,在近日發行1000億元定向票據的基礎上,央行又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業內人士估算,這兩項舉措收縮的流動性大約在2500億元左右;但目前銀行間市場將要到期的央行票據有2.9萬億元之多,按照其組合久期8個月計算,每月平均將有3500多億元央票到期。這就是說,如果不發行新票據,央行此前回收的流動性將在一個月內得到補充。
另外,從今年前5個月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的增長情况看,外匯儲備仍維持了每月150億美元以上的大幅增長。同以往一樣,這些外匯儲備將通過外匯佔款直接轉化爲國內的基礎貨幣投放。這也是近年來銀行間流動性泛濫的本源問題。儘管自去年以來,管理層爲緩解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在匯率形成體制改革和匯率水平調整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舉措,但這些措施在短期內抑制流動性還難以發揮實質性作用。
文章表示,雖然新股發行對資金分流的“蹺蹺板效應”在近期債市中已得到充分體現,但新股發行祗是加大了債市資金面的波動,幷不能從實質上改變債市的資金供應,等到申購資金解凍之後,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將重歸充裕。還有一種前景也不能排除:在暫時沒有找到合適投資渠道的情况下,新股發行募集的資金有可能反過來助長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充裕局面。
業內人士認爲,2001年以來,爲支持經濟高速增長,貨幣供應其實一直處於擴張態勢。儘管去年的宏觀調控對前期貨幣政策有所修正,但長達4年的貨幣擴張所釀造出來的過度流動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也難以完全收回。文章稱,近期一連串的調控舉措顯示,央行正下决心改變這種局面,不排除出台更爲嚴厲、超常規的緊縮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