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幻覺”加劇産能過剩風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8 07:11:52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一方面是流動性持續過剩和信貸發放過快,另一方面是固定資産投資增幅居高不下,這是當前宏觀經濟最明顯的兩大特徵。上海證券報文章稱,專家指出,過於寬鬆的貨幣環境引發了當前的固定資産投資過快,産能過剩的風險正在進一步加劇。
 
  “在當前貨幣寬鬆的情况下,正瀰漫著一種由於貨幣流動性過於寬鬆所帶來的一種泡沫需求幻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形勢討論會上表示。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1至5月份,全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25443億元,同比增長30.3%,增速爲近年來少有。而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佈的金融運行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爲3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3%,雖然相比上月略有下降,但是仍然維持高位。 

  范劍平認爲,世界流動性寬鬆使得出口需求很旺盛,而出口拉動了投資,在固定資産投資和出口之間形成了一種循環;另外,除了房地産行業自身,泡沫正開始向與房地産有著需求連帶效應的鋼鐵、水泥行業蔓延。而房地産業的資金主要來自于貨幣的寬鬆。 

  “所以,這種幻覺從點到面的擴散,大家都覺得日子很好過。”他指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部長魏加寧認爲,從固定資産投資的資金來源看,也可以推測出銀行貸款增長還是固定資産投資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投資高增長的後果,范劍平表示,經濟的發展具有週期性,大起必有大落。“固定資産投資每年以這麽高的速度增長,每年創造出這麽多的産能,總有一天,産能過剩會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雖然對高投資率的原因有不同看法,但是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認爲,應對目前投資佔GDP比重過高保持警惕性。 

  李稻葵給出了自己的理由:目前投資與GDP的比重超過40%,幷且還在上昇,而日本和韓國經濟發展最快時期投資佔GDP的比重也沒有超過38%,而且投資體系目前運行尚不順暢,“怎麽保證這些投資今後轉換成有社會效益的項目,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當前投資明顯過熱,在這樣的投資高增長情况下,未來一定是很强的通貨緊縮和生産過剩,這是將來出現危機的一個隱憂。”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室主任王小廣指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