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港人病態購物狂 精神醫生:要正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1 17:33:55  


香港電影《購物狂》正是描述病態的購物行為。
  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全港現時熱談銷售稅,港人對逛街購物情有獨鍾,有調查顯示逾半港人每周逛街最少一次;而外國有研究則顯示,每一百人之中便有六人屬病態購物患者,若以此推算,香港病態購物狂達三萬人。有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信用卡普及加上社會勁吹消費主義之風,不少年輕人未畢業便背着十萬、八萬卡數,由家人“押”着求診者眾,亟須正視。 

  香港《星島日報》,香港號稱購物天堂,市場調查權烕AC尼爾森(AC Nielsen)上月一項涉及四十二個國家及地區的消費調查顯示,港人最愛逛街,五成一人每周逛街最少一次,數字冠絕全球。精神科專科醫生的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陳仲謀指出,近年接獲不少因連環“刷爆卡”,由家人“押”來求診的年輕人個案,反映病態購物狂有年輕化趨勢。 

  病態購物成因多樣,陳醫生直言年輕人多數敗給衝動,很大部分患者想藉購物發泄抑鬱情緒,“我有病人很喜歡買球衣,一年下來,單買球衣都花了數十萬;世界盃期間,可一口氣買十件、八件五六百元的球衣”。病人表面上看是典型購物狂,不惜背負財務公司債務也要一買痛快,細問之下,原來是抑鬱症作怪。 

  “病人原本做銀行管理層,早幾年經濟不好被裁,輾轉做了的士司機,心理一直不能調節過來,買球衣時有興奮感覺,好像開心了,那知愈買愈狠。”解鈴還須繫鈴人,陳醫生說醫治抑鬱症,除了需依靠藥物外,醫生輔導讓病人接受現實,才可從困局中釋放。 
 
  至於因受不住引誘而陷入消費陷阱的年輕人,他謂若是因太空虛而失控,自可藉擴大社交圈子改善,而父母“封鎖經濟”,也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對於“病態購物”,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副教授李誠指醫學上未有明顯定義,現實生活中,受影響的人士卻趨普遍。有外國研究顯示,每一百人之中便有高達六人屬病態購物患者,且女性的比例往往壓倒性,半數患者更同時出現抑鬱情況。“病者或因抑鬱,藉大肆購物發泄情緒,也可能是因購物致財困,導致抑鬱”。兩者儼如“雞與雞蛋”關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