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指出人生目標不清晰,會直接影響大專生涯的目標,呼籲香港的中學應加入人生導向課程。 |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縱使身處大專階段,很快便要面對社會的挑戰,也不代表對將來有明確方向。一項調查發現,香港兩成大專生欠缺人生目標;三成更在選科時無視個人興趣,只看重功利效果。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負責調查的香港突破機構指出,人生目標不清晰,會直接影響大專生涯的目標,呼籲中學應加入人生導向的相關課程,而學校及家長亦不應只以功利作考慮。
該項名為“大專生學習與人生目標調查”,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805名全日制大專學生;發現兩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沒有人生目標,大專生活欠缺目標者也有3成。
調查又發現,五成受訪者在大專生活的目標,是為將來工作準備及鋪路,反映不少大專生視院校為一個“職業先修”的場地。
三成受訪大專生選科時,並沒顧及個人興趣,只以公開考試成績和是否可獲取學位資格,作為有關考慮因素。接近三成認為修讀課程不適合,當中7成更對課程欠缺投入感。
此外,六成沒有人生目標的學生指因未清楚去向,四成稱未清楚了解自己,更有兩成對未來沒有特別期望。至於擁有人生目標的受訪者,主要以發展個人事業或獲得專業資格為目標。
突破機構青少年研究工作小組發言人吳萃玟表示,約半數選科時不按個人與趣的大專生,發覺課程不適合自己,於是欠缺投入感,導致人生目標或大專目標模糊,讀書動機也較低。
她又謂,調查結果反映大專生的人生目標愈清晰,在大專目標也會愈清晰,對就讀的課程更會愈投入。
20歲的黃樂民在中五暑假做義工時,發現自己的興趣在於從事社會工作,從此立志做社工。
他重考高考的成績,足以報讀純科學的學士學位課程,但其堅持個人興趣,報讀了理大社工系文憑課程。讀了1年覺得自己的目標得到確立,更肯定未來出路。
吳萃玟呼籲中五和中七學生,在選科時要以個人興趣為先,在大專生涯尋找未來的發展路向,才不會浪費了專上學習的機會。而家長和學校應協助學生培養人生目標,建議中學加入人生導向等相關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