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伊朗應積極回應安理會決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1 10:36:06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廿八日向成員國散發一份決議草案,要求伊朗在八月卅一日之前停止所有鈾濃縮活動,否則可能面臨經濟與外交制裁,安理會昨日正式通過這個決議。伊朗在三十日拒絕安理會訂下的最後期限,並不無諷刺的說,安理會因無法制止黎巴嫩戰爭和解決伊朗核危機而蒙受雙重挫折之下,它的信譽已受損。

  澳門日報今日發表社論引述,德黑蘭電臺的評論說,伊朗決不會接受任何國際機構提出的不公平建議或決議草案。評論抨擊美英法德提出的“非法要求”和訂下“荒謬”的最後期限,並指出,安理會用這種方法是無法得逞的。伊朗已表明,它將在八月廿二日答覆西方六月初提出的一攬子建議,但安理會不等待它答覆,而決定提出上述提案。西方的一攬子建議包括給予伊朗以某種核技術和經濟奬勵,並解除對它的一些制裁和直接談判。 

  社論認為,伊朗的強硬回應與以黎衝突以及伊朗近日頻頻外交活動不無關係。廿九日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訪問德黑蘭,他在為其舉行的歡迎儀式後對記者說:“不管在任何時候發生任何情況,委內瑞拉都將和伊朗站在一起。歷史證明,我們如果團結起來就能擊敗帝國主義;我們如果分裂開來,帝國主義就將打敗我們。” 

  此前,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莫諾夫、伊朗總統內賈德和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在塔首都杜尙別舉行了首次三方會晤並簽署了聯合聲明。聲明表示,塔伊阿三國將進一步加強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安全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促進三國以及整個地區的發展與穩定。 

  伊朗與朝鮮和緬甸近來也互動頻繁。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有關朝鮮與伊朗合作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西方媒體還找到了不少“證據”:有估計稱,朝鮮每年導彈貿易額達五億美元,主要向埃及、利比亞、也門和叙利亞等出口導彈及相關技術。 

  去年十一月,西方情報機構稱伊朗高官訪問平壤,並以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換取朝鮮對其導彈和核計劃的支持。今年七月一日,日本《產經新聞》稱十名伊朗導彈技術專家訪問了朝鮮,要參加“大浦洞二型”導彈的發射準備。二十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作證時透露,朝鮮七月初集中試射導彈時,有一到兩名伊朗專家在現場觀摩。 

  社論指出,與朝鮮和伊朗高調的交往不同,朝鮮與緬甸的秘密往來,則是西方的“發現”。美國之音網路版二十日報道說,一批朝鮮隧道專家已經抵達緬甸,在新首都幫緬甸政府修建大量軍事隧道。伊朗最怕美國採取武力對付自己,但從目前國際形勢判斷,美國斷難抽身攻擊伊朗,加上伊朗四處結盟,即使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制裁方案,伊朗也可以挺得過去,而且更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展核計劃。 

  權衡利害,伊朗還是有所得,所以伊朗敢於強硬回應安理會的呼籲。這也正是西方國家懷疑伊朗在幕後支持黎巴嫩眞主黨的理由。 

  社論認為,不過,從目前來看,以色列對眞主黨的打擊已經入肉,眞主黨即使能夠生存,其軍事力量將大大減弱。未來以色列在美國指示下攻擊伊朗,眞主黨難以作為伊朗的前線,對以色列構成重大威脅。 

  反美國家目前的“全球大串聯”,只表明這些國家為打破孤立狀態正在急切地彼此尋求合作。但看來,這些國家間更多的是相互利用,擴大影響,沒有跡象表明它們之間形成戰略同盟和反美統一戰線。這種串聯的象徵意義似乎大過實際意義。所以伊朗在強硬回應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前必須三思。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