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研究機構:看不到台灣金融未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6 10:15:23  


  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經濟學人研究機構EIU進行中的《2020遠景》(Foresight2020)全球調查研究,亞太區總監高達德(CharlesGoddard)日昨在一項研討會中,首度提出有關台灣的調查報告,預估未來十五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將在3%的低水平上,工業發展可望升級到較高的附加價值層級,服務業的附加價值也會水漲船高,惟金融服務業仍是遠遠落後於香港、新加坡,是台灣經濟長期發展的致命之處。 
  
  據中國時報報道,高達德是在“產業重定位,經濟再躍升”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上,發表“亞洲地區產業創新機遇與經濟展望:2020”專題演講中,把台灣的發展與亞洲其他經濟體一起比較。 

  整體來看,高達德指出,2020年時的全球經濟體,將增長三分之二,其中中國大陸的貢獻將占27%,美國仍然是世界最重要的單一國家。現在人人掛在嘴上的金磚四國西(BRIC),屆時沒了B(巴西)和R(俄羅斯),只剩下印度以及中國(ICs),歐美已通稱為“Chindia”。這兩國自此往後十五年,國內生產總值都將保持6%的年成長率。 

  已經在EIU任職超過十年的高達德,目前是香港辦公室負責人,流利的中文是在台灣學到,對台灣有很深的感情,分析起台灣的二○二○願景時,卻讓他有點躊躇。 

  他說,台灣會走向高度發展的經濟體,但經濟成長率會往下走,未來十五年僅能期待平均3%年成長率,這還是假設兩岸關係沒有出現重大危機下的“最佳狀況”。
 
  在產業方面,高達德指出,台灣的工業發展會往較高附加價值的方向走,一方面是低附加價值的廠商已盡移往中國大陸,一方面是台灣的政府以政策及資源導引產業的後路,服務業也將接手製造業,繼續衍生台灣工業過去的佳績,“可是,不包括金融服務業”,他說,製造服務業將是台灣最適合發展的服務業。 

  對於金融業在台灣,EIU的看法相當負面,認為它過去至今都在原地打轉,政府政策嘴巴上講自由化,但是卻頻頻小動作,一次金改、二次金改沒有實質改善台灣的金融產業,當全亞洲都在開放迎向競爭之時,台灣選擇了閉關自守、內部相互糟蹋,該機構已不向投資人推薦。 

  高達德說,二○二○年其實是充滿威脅與機會的未來,中國大陸與印度的崛起,不代表台灣就會注定失敗,產業與企業都必須要重新定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