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媒:對中國,美國人既迷戀又害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31 09:46:28  


美國人習慣於用既迷戀又害怕的眼光來看待中國,不知道應當感到恐懼,還是應當為中國喝彩。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刊登題為“不要害怕中國龍”的文章說,美國人習慣於用既迷戀又害怕的眼光來看待中國。我們不知道應當感到恐懼(因為它的軍事潛力和與蘇聯一度結盟),還是應當為中國喝彩(因為它在進入現代世界的同時,也珍視自身古老的文化)。觀察中國,美國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視角。 

  文章說,我們首先應當意識到,中國仍然是個貧窮國家。其次,中國領導人不會試圖去尋求衝突,因為衝突會降低原本正在提高的人民生活水準。

  中國的龐大規模往往會模糊其雄心與力量的局限。事實上,中國水資源不足,缺乏優質耕地,能源緊張。40%的儲蓄率、驚人的敬業精神和超過500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支持著中國經濟增長。然而,領導者們知道,要宣佈中國達到了現代化的中等發達國家水準還要再花45年時間。幾乎無處不在的“中國製造”標誌掩蓋了這樣的事實:世界市場上占統治地位的5000種主要商標,無一歸中國所有;也沒有一家中國的金融機構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

  文章表示,中國進步有賴於融入全球經濟。但尋求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等。儘管如此,快速增長還是使集中力量建設經濟的觀念深入人心。這種情況證明了中國一黨制的合理性——那是我們美國人不喜歡的東西,但在一個把動亂視為最大社會危險的國家,卻能引起共鳴。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國深受外國侵略、內戰和貧窮之苦——一個世紀的民族屈辱至今仍使中國人感到刺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人無法理解自己竟會被視為威脅。

  美國務必認可這樣一種理念:中國的國家利益和我們的國家利益的重疊部分,比許多人意識到的還要多。我們一定要採取和解而非衝突的政策來處理美中關係。我們需要他們幫助來說服朝鮮放棄核武。在鄰國關係上,尤其對俄羅斯和印度,中國發揮了卓越的務實精神。我們一定要發出明確信號,支援中國漸進式發展,表現出我們瞭解穩定對中國的必要性。

  文章指出,台灣是中國最後遺留下來的屈辱象徵,也是關鍵問題。中國希望華盛頓阻止台灣分裂,在對台出售武器問題上採取克制態度。

  文章認為,值得慶倖的是,與當年的蘇聯不同,中國並沒有試圖輸出某種意識形態。這使我們可以和中國人共同合作,加強地區安全,打擊恐怖主義……我們的目標就是支援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總而言之,在我們和這個引人注目的國家打交道時,我們一定要防止自己採取那種帝國主義式的居高臨下的態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