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際接軌 發改委醞釀燃油附加費聯動機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4 16:42:17  


  中評社廣州9月4日電/國家發改委和中國民航總局近日宣佈,自2006年9月1日起,調高國內機票燃油附加費的徵收標準,800公里以下航段由每位旅客30元提高到6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由60元提高到100元。 

  這並不是中國燃油附加費的第一次上調。自從2005年8月1日複征後,它就陷入了“續征-燃油漲價-續征”的怪圈。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此次通知中只規定了燃油附加費的徵收期限,卻沒有如往常一樣給出確切的截止日期。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發改委和民航總局正在考慮改變燃油附加費的定價方式。以往,國內機票燃油附加費採用政府定價的形式,在一定週期之內執行一個價格水平。然而隨著中國航油價格的不斷上調,這種滯後的定價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於是,一個動態調價的方案正在醞釀之中。依照這個方案,今後國內機票的燃油附加費將不再由發改委“一口價”,而是與國際油價接軌,依照一定的比例同漲同退。“這樣就不用再勞煩航空公司上書,力推漲價,以後燃油附加費的調動將成為家常便飯。”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 

  燃油附加費的每次變動,都伴隨著中國航油價格的上漲。 

  如5月下旬,當中國的航油價格歷史性的上漲了500元/噸後,三大航空集團開始聯名上書,希望發改委和民航總局提高燃油附加費的水平,抵消航油上漲的部分成本。 

  在高油價的侵蝕下,航空公司紛紛掛出虧損白旗。2006年上半年,中國的航空公司整體虧損25.7億元,其中東航和南航的虧損甚至高達14.6億元和8.35億元。 

  國航之所以在上半年取得了1.47億元淨利潤的成績單,一個原因就是它占了國際航線的便宜。 

  由於國外的航油價格要比國內低廉,航空公司通行的做法是:在安全允許的前提下,在國外機場起飛回程時,多攜帶一些航油。在國內航空公司中,國航的國際航線比重最大,它因此節約的航油成本也最多。 

  航空公司的算盤是,用燃油附加費來抵消部分航油成本壓力。游易網總經理助理王一力告訴記者,機票打折屬於航空公司的市場行為,而燃油附加費則旱澇保收,“無論是航空公司的免票、家屬客票還是獎勵票,都需要支付燃油附加費。” 

  但是燃油附加費對航空公司減虧只是“杯水車薪”。 

  一個簡單的算數題是:今年4月份以來,中國的航油價格經歷了三次變動,分別上調了300元/噸、500元/噸和290元/噸。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航空公司的航油需要每年為800萬噸,按照這個數字估算,與去年相比,中國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陡增近3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即使燃油附加費改成與油價聯動,也並不能挽回2006年航空公司的虧損定局。因為航空公司難以翻身的根本原因,在於它們相對落後的收益管理體系。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8月初京滬航線上多個航班出現了3折機票的身影。奧凱董事長劉捷音一再強調,當機票價格保持7折水平時,航空公司就可以抵消高漲的航油成本。然而,在航油價格步步進逼的今天,航空公司依然大打“價格戰”,同時卻一再增收燃油附加費,造成了自相矛盾的局面。 

  這恰恰暴露了中國航空公司在收益管理體系方面的薄弱。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國內航空公司經常會在起飛前更換機型,因為它需要根據旅客人數來選擇最經濟的機型。而美籍航空公司可以很早就確定機型,因為它對於航班的收益和客座率有詳細的分析和掌控。 

  另外,航空公司還要面臨的另外一個阻礙盈利的難題:運力過剩。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國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就已經比去年底淨增50架。而後的5年內,中國民航將以每年100~150架的速度引進飛機。但游易網的監控數據顯示,除去燃油附加費和機場建設費,國內機票的價格水平卻比去年降低了5%~10%。 

  這意味著,雖然中國航空公司的客座率一直增長,但是單座的收益率卻在下降。運力的激增無疑會讓航空公司的機票策略更加低廉化,接下來恐怕是一場客座率與票價折扣的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