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關注中印加強經貿科技合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0 02:17:02  


  中評社溫哥華9月9日電/ 中國和印度簽署協議,聯合開發研製新技術產品。印度官員星期五說,印度的科技發明和中國的生產能力結合起來就能夠主導全球貿易。但觀察人士並不那樣樂觀。 

  *西巴爾:印度軟體和中國硬體* 

  據《美國之音》報道,正在北京訪問的印度科學和技術部長卡佩爾.西巴爾和中國科技部長徐冠華簽署理解備忘錄,決定成立一個聯合委員會,共同開發研製高科技產品,並研究解決兩個世界人口大國共同面臨的農業和環境等問題的方案。西巴爾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說,如果把印度的軟體和中國的硬體結合起來,就會把物美價廉的產品投入國際市場,這是未來印中兩國理想的結合。 

  *西巴爾:創造雙贏局面* 

  西巴爾星期五在北京舉行的印度製造和印度技術博覽會上發表主題講話時,進一步闡述了印中經貿和科技合作的前景。他說,中國擁有巨大的製造業生產能力,而印度的科技開發水準居世界前列;如果把印度的技術發明和中國的生產能力結合起來,就能夠主導世界貿易。西巴爾表示,中國、印度和東盟的人口加在一起有30億,佔世界人口的一半。他說:“我們有市場、有人力,所差的只有技術。”西巴爾強調,印中兩國簽署的科技合作理解備忘錄的目的就是要把兩國的長處合在一起,創造雙贏局面。西巴爾透露,預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年11月訪問印度時。兩國將就科學合作的理解備忘錄簽訂正式協議。 

  *克裏默:發展模式不盡相同* 

  中印兩國加強經貿和科技合作的高調動作引發了國際經濟和科技界的關注。加利福尼亞大學科技投資資訊研究中心主任卡內基.克裏默說,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經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發展模式不盡相同。克裏默說:“中國基本上提供成本低廉的製造業產品,但是在軟體開發研製和新產品設計等智慧型領域,中國的競爭力就打了許多折扣。中國有許多勞動力密集、成本低廉的優秀製造業,但是說到更高形態的智慧型行業,例如工程技術、工業設計和軟體開發等,印度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西巴爾:兩國有許多共同點* 

  印度科學和技術部長西巴爾說,儘管印中兩國各自有不同的優勢,但兩國擁有許多共同點,兩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所面臨的問題也大致相同。他表示,為了解決兩國龐大的人口所面臨的日常需要,兩國需要開發成本低廉的科技產品,而西方技術不適合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國家。西巴爾呼籲印中兩國加強科技合作,把兩國友誼方面的戰略夥伴關係轉化為科技合作方面的戰略夥伴關係。 

  *經貿科技合作前景* 

  儘管中印官員,尤其是印度方面對於兩國的科技合作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但業內人士並不十分看好雙方的經貿和科技合作的前景。美聯社的報導援引統計資料指出,兩國去年的貿易額僅僅是180億美元,還不到中國去年對美國貿易盈餘的十分之一,和這兩個國家的大國地位很不相稱。觀察人士認為,長期的隔絕使這兩個亞洲巨人彼此缺乏了解,再加上兩國戰略利益的衝突以及領土糾紛還沒有完全解決,預計中印雙邊經貿關係未來不會取得明顯的突破。 

  *艾考斯:表示樂觀為時過早* 

  針對印度官員高調渲染的印中科技合作協議,美國波士頓技術學院經濟學教授理查德.艾考斯認為,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國際合作實際運作起來有許多難處,現在對這個方案表示樂觀還為時過早。艾考斯說:“在我看來,這種合作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政府的意願,而是取決於生產第一線和實驗室裏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合作願望。除非印度和中國都實際投入大量資源促成基層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合作,否則這樣的一紙協議可能並不會取得什麼實際效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