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當今全球最興旺的資本市場,不少人都會想起美國紐約的華爾街,然而越來越多美國銀行家和政客都擔心企業會轉投海外的資本市場,其中倫敦和香港更被視為紐約的頭號競爭對手,美國財長保爾森早前亦對此表示關注。而事實上,作為金融市場表現寒暑表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宗數,美國近年的比例持續減少,今年更被倫敦和香港迎頭趕上。
據統計,在過去兩年,全球25家大型企業集資活動中,有11宗在倫敦進行,6宗在香港,紐約僅佔4宗;而今年全球3大上市集資項目分別為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及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Rosneft,工行和中行在香港上市,Rosneft則選擇在倫敦。
不過,作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龍頭,美國在對沖基金和互惠基金資產、證券、銀團貸款、股票和衍生工具的交易額方面依然領先歐洲市場,但這個優勢去年已見縮窄。而歐洲的公司債市場去年起更已經超越美國。IPO的宗數是金融市場表現的寒暑表,美國在1999年IPO的宗數佔全球近6成,不過這個比例近年持續減少,今年更被倫敦和香港迎頭趕上。
新興市場崛起 美失優勢
金融自由化令美國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和企業管理日見成熟,這些國家的公司大可在本國或鄰近地區上市,毋須再遠赴美國,就以俄羅斯和中國為例,前者的大公司喜歡在英國上市,後者則多選擇在香港上市。另外亞洲人越來越富有,區內公司如果要吸納他們的資金,根本沒道理在華爾街掛牌。
不過除外在因素外,美國金融市場的客觀情況亦嚇怕不少外國企業和投資者。能源貿易公司安龍在2001年因假帳醜聞倒閉後,美國翌年通過《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加強對企業財務和金融市場的監管,但法案同時大大增加企業的會計成本,令欲在美國上市的海外企業卻步。這條法案對小企業影響更大,部分指這是他們改在倫敦上市的原因。
證券訴訟頻繁 嚇窒亞洲
美國股東在提出證券訴訟方面的權力很大,在律師的支持下更動輒集體興訟,有商人更指這比《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更可怕。中國人壽2003年12月在紐約掛牌,未幾卻遭投資者以中國人壽「沒有適當披露母公司重大不利事實」為由,入稟美國法院,官司歷時兩年多始告一段落,不少亞洲公司都以此為鑑,避免在美國上市。美國今年有120宗涉及證券的集體訴訟案,雖然比去年的179宗為少,不過損失卻逐年遞增,由1999年的11億美元(約85億港元)增至去年的35億美元(約272億港元)。 (來源:文匯報--綜合《經濟學人》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