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德國專家談胡錦濤訪韓 中韓為什麼相互需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6 10:19:42  


  中評社香港8月26日電/德國之聲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周一前往韓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在與韓國總統李明博的會談中,雙方領導人表示將擴大擴展戰略夥伴關系,并將在年內啓動雙邊及國際問題高層外交官對話機制,加強軍方交流。德國之聲記者就中韓兩國關系采訪了德國漢堡亞洲學院東亞問題專家科爾納(Patrick Koellner)。

  德國之聲: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天開始對韓國的訪問。在不久前韓國總統訪華時,兩國將雙邊關系提升到戰略夥伴的高度。胡錦濤這次的訪問能帶來些什麼呢?

  科爾納:胡錦濤想以此表明中韓兩國關系蘊藏著新的能量,因為在很短時間裡就舉行兩次高層訪問并不多見。這也表明韓國新總統李明博非常希望加強與鄰國以及與美國的關系,并且力求在之間取得平衡。

  德國之聲:為什麼韓國總統現在對中國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呢?是不是說明他奉行的與美國靠攏的政策遭受了挫折?

  科爾納:我并不這麼認為。美國和韓國的關系至少在政府層面是非常穩固的,即便韓國民衆中對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確實存在很大顧慮。在與美國建立所謂的21世紀戰略聯盟關系的問題上,韓國可以說很是大膽。光是這個說法就讓北京感到非常困惑。因為北京仍將聯盟關系視為冷戰留下的歷史產物。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希望表明,與美國的聯盟不是以犧牲中國的利益為代價,更不是針對中國。

  德國之聲:目前許多韓國投資者從中國撤資,可以想見,在雙方的會談中,也許會談到這個問題。那麼,政界能够對此產生影響嗎?

  科爾納:我認為政界很難有產生影響的可能性。但是,在建立所謂經濟特區或者在中國為韓國投資者建立工業園等問題上雙方倒是可以達成協議。但是必須看到,過去幾年中中韓兩國的貿易往來和直接投資都呈現出非常積極的一面。2004年,雙方的貿易額還只有1000億美元,而去年就已經達到近1500億美元。目前,韓國的對華貿易占其對外貿易的五分之一,是與美國貿易的兩倍。因此,盡管有一些韓國企業重新考量投資決定,但是,韓國經濟界仍然對中國表現出持久的興趣。在汽車,移動通訊等領域,韓國企業仍然在大力拓展中國市場。

  德國之聲:在朝鮮問題上,韓國對中國有些什麼期待呢?

  科爾納:韓國當然希望中國在解決朝鮮核問題的過程中繼續扮演迄今所扮演的建設性角色。現在的問題當然是審查朝鮮是否真的象它所宣稱的那樣全面棄核,這也是人們今後將繼續考察的問題。韓國清楚地知道,北京是唯一一個能够對平壤產生影響的國家。因此,對北京在過去幾年中扮演的角色,韓國是充滿感激的。

  德國之聲:在中韓兩國關系中,目前是否存在可能引起衝突的隱患?

  科爾納:我們必須看到,中韓之間所謂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現在只是一種構想,一種抱負而已。在經濟層面或許這已經成為了現實,但是從政治層面這只是一種構想。我們不能忽視中韓兩國在政治基本觀點,政治制度,價值觀上的區別。這些區別將導致兩國之間產生分歧,使兩國不可能總能保持一致。所以最終雙方只有從現實主義的角度進行合作。在可預見的時期裡,中韓兩國的政治關系不可能達到韓美之間關系的高度。

  德國之聲:所說的戰略夥伴關系的構想畢竟表現出了中韓兩國之間關系的特殊性。那麼這是否是針對日本呢?

  科爾納:從長遠看,中國對韓國的意義將變得更為重要。只要看看地圖就知道中國的地理位置對朝鮮半島的意義有多大。我們也看到,韓國一直試圖以中間力量的角色推行自己的路綫。當然,如果能够成功地與最重要的國家,首先是北京,東京,當然還有華盛頓保持良好的關系,那麼這將是韓國外交最為強大之時。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韓國、塔吉克、土庫曼,出席上合杜尚別峰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