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日報:市場親和力太差 復蘇經濟困難重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8 10:42:48  


  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韓國《東亞日報》今天發表題為“政府市場親和力太差 復蘇經濟困難重重”的社論,指出韓國西江大學市場經濟研究所對現政府的大企業政策及房地産政策評價說,“市場親和度”僅達50分(滿分100分)。該研究所還指出,公寓售價上限制、公開銷售成本、出資總額限制制度等是反市場政策的典型事例。 

  社論表示,美國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將韓國的經濟自由指數評價爲世界第36位。雖然比一年前的45位提高了9個位次,但這一名次同世界第12位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及貿易規模並不相稱。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分列第一、第二位,同韓國競爭東亞金融樞紐的澳大利亞列第三位。今年,韓國在金融、清廉度(反腐)、勞動領域也得到了較低的分數。 

  韓國以市場經濟和貿易爲立足點,實現了奇迹般的增長。但現政府無視市場原理已經是家常便飯。與此同時,只有政府本身等公共部門在不斷肥大。這就是“左派政府”的特徵。沒有一個國家通過這種方式使經濟得到發展。在全球化的洪流中,超越國境的競爭日趨激烈的21世紀更是如此。如果提高市場親和度,不僅會增加國民收入,貧困層的生活水平、政治自由、市民基本權利等也會得到提高,失業率也會逐漸降低。相反,如果限制規定多,只會增加腐敗現象。 

  要想搞活經濟,政府等公共部門的作用最好只是彌補“市場的失敗”。然而,彌補作用也應該符合市場原理。例如,如果地方自治團體有一塊土地適合建立度假區,就不要讓公務員來運營,而是通過招標的方式移交給民間進行管理,這樣才能成爲更有效的收益事業。比起直接的限制規定,通過進口、開放的方式解決壟斷弊端才是更加有效的途徑。政府沒有民間部門瞭解市場的發展動向和資金的流動方式,但如果政府淩駕於市場之上,到處進行干涉,那麽經濟必然會因“政府的失敗”而凋謝枯萎。 

  在有可能帶有反市場情緒的法案或政策上標明提議者的名字的方法也值得考慮。例如,“金槿泰——李美卿法”(銷售成本公開法),“洪准杓法”(半價公寓法)等,應該這樣確定名稱,衡量功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