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聯合報:孫是否是國父,看扁是否是“總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1 09:11:54  



  社論指出,這次在歷史教科書改寫事件的主導者,是以“多元文化”和“台灣主體性”兩個形式上的理由,實則以達成“去中華民國化”為目的,用的是“政治力介入教育”的強權手段;不但違背實質正義,更違背了程序正義。 

  台灣“教育部”透過課程大綱和審查委會,形成對教科書內容編寫的干擾與箝制,使原本獨立作業的各版本撰寫者欲維持學術專業性而不可得。這種來自官方的“最高指導原則”,透過層層偽民主的程序設計而運作,打著“多元文化”的旗號卻破壞“一綱多本”的多元精神,明修棧道,暗渡“去中華民國化”的陳倉。在民主運動人士痛恨並呼籲推翻“政治力介入教育”的十數年後的今天,“政治力介入教育”的幽靈又現身了。  

  游錫堃最近又向深綠人士交心,再次強調台灣主體性原則,也揭露當年任命杜正勝為教育部長時的“任務交派”。但是,關於台灣主體性的答案,不是只存在民進黨官員等少數人的口袋裡。從這次教科書改寫事件裡不平則鳴的歷史學者,到澳洲網球場邊揮著旗幟為詹、莊二選手加油的台灣民眾,都在共同尋找答案,也顯然未必會一意遵從教育部執行的“去中華民國化”路線。

  如果陳水扁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孫中山怎麼不是“中華民國”的“國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