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從布胡會看美中台關係的變與不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2 11:31:19  


  中評社4月22日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什會面,台灣議題如影隨形,島內朝野對布胡會的關切自屬不言可喻。 

  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從白宮記者會上布什開宗明義表明「不支持台獨」,到台“外交部長”黃志芳全程緊盯記者會準備應變,以及胡錦濤對著美國人重申「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畫面只說明一件事:不管是美中關係,美台關係,乃至兩岸關係,其實並無所謂「雙邊關係」可言,而都是緊緊附著在「美中台」互動的三角架構之中。 
因此,首須理解「美中台」三角架構的變與不變。 

  社論指出,台灣當局近年來卯足力氣衝撞,企圖造成兩岸關係的改變,從否認「九二共識」到「廢統」,改變現狀的意圖是一致的。但布胡會首先定調的一件事卻正是:必須使台海現況維持不變,在此一「不變」的基礎上才能談到其他。布什總統所說的那句:「美國將維持基於三項公報及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此話其實是已經出自多少位美國總統及相關事務發言人口中的陳腔老調,從民主黨總統說到共和黨總統,從老布什說到小布什,台灣被置於由美國和中國官方共同定調的這一個「不變」基礎上。 

  社論表示,扁政府動輒把所有問題都簡化為對岸部署於沿海的幾百枚飛彈,卻不願正視兩岸關係必定受到美中台三角架構制約的實況。來自美國的影響力包括了如今令陳水扁政府焦躁不已的軍購議題,也包括了「廢統」說引發美方壓力而對陳水扁本人及台灣尊嚴都造成傷害。陳水扁政府如果繼續在美中台三角關係的「不變」底線上衝撞躁動,這些影響台灣利益的後果就會繼續反彈到台灣身上。 

  另一方面,美中台關係的「變」,卻也正急遽且巨幅地發生當中;民進黨政府對此反倒有點視而不見,或說只能以「處變不驚」來解釋台灣遲鈍而無可奈何的反應。從吳儀到胡錦濤,中國官方給美國送大禮,但這些價值以百億美金計的大禮絕不只是單向送給美國企業界而已。胡錦濤說想坐下喝杯星巴克咖啡,說微軟是中國的朋友等,這樣的身段何等靈活?不但向世界傳輸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現代化」的形象,也藉由令美國企業界垂涎的商機,而催化了這個資本主義國家背後運作的「以商領政」效果。有人說,這次「蓋(茲)胡會」的意義大於「布胡會」,確實是別具慧眼。 

  社論認為,美中經濟利益關係之「變」,台灣不能以為事不關己。從1970年代後期到整個80年代,當時處在冰封而艱險的台海情勢中的台灣,卻在美中台三角架構中發揮過令人不可忽視的實力。

  如今榮景不再,台灣幸賴半導體產業勉強支撐著對外的經濟成績門面,但島內產業體質空虛到了連處理大陸毛巾銷台都如臨大敵的地步。政府至今不願面對,也無力迎戰大陸競爭力快速提升的事實。最近熱絡的「兩岸經貿論壇」,弄到民進黨除了老羞成怒、破口大罵幾聲「良心安在」之外,一切束手無策。這是何等諷刺的景象,也是一個執政黨多大的危機! 

  布胡會結束,黃志芳說「無令人意外結果」,並謂只是布胡二人重申「一貫立場」而已;這句看似態度篤定的話語背後,除了讓人嗅出一種「還好鬆了一口氣」的外強中乾的味道外,也顯示所謂的「一貫立場」就是指台灣實在無力撼動這個三角架構。 

  在美中台的三角關係中,政治架構不變,經濟架構丕變。台灣曾因幾度誤判「不變」的底線,而製造了緊張和有害自身利益的後果;此刻,如果因輕忽「變」的因素而繼續怠惰自閉,難道承擔得起邊緣化的代價?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美亞非五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