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吞港龍 一石二鳥鞏固地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6 11:02:13  


國泰航空吞港龍,對鞏固香港航空樞紐的地位應該是有正面幫助。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國泰港龍合併的傳聞在市場擾攘多年,將可望在日內落實。消息指出,國泰將會斥資逾100億元向中信泰富及中航興業全購港龍股份,這項交易將有助國泰加快重返潛力龐大的內地市場,同時整合公司一直缺失的內地網絡,作為公司今年60大壽的最佳禮物。涉及這宗併購的國泰、港龍、國航在將更能發揮協同效應,降低成本的同時,相信內地其他航空公司亦會在對手變得強大而發奮圖強,提高服務水平,可謂達到多贏局面。 

  文匯報報道,市場傳聞已久的國泰(0293)及港龍航空重組事宜已接近落實階段,市場消息稱,國泰(0293)將斥資逾100億元向中航興業(1110)及中信泰富(0267)全面收購港龍,令國泰的國際網絡能更全面地與內地市場連接,進一步加強國泰在國際航空市場的競爭力。市場相信,國泰港龍合併後,相信將有助刺激內地航空公司更積極提高服務質素,對整體市場及消費者都有正面影響,可算是多贏局面。 

  《英文虎報》昨引述消息稱,國泰將斥資超過100億元向包括中信泰富及中航興業(1110)兩個港龍股東,購入港龍全數權益,令港龍或成為國泰旗下全資附屬公司,涉及的公司包括國泰、中信泰富、太古A(0019)、太古B(0087)、國航(0753)及中航興業均在昨開市前停牌。 

  市場預期,國泰將會向母公司太古購入其持有7.71%的港龍股權,及向中信泰富及中航興業分別購入28.5%及43.29%的權益,相信國泰將會以透過發新股及現金支付有關代價。 

  花旗集團上月發表的報告估計,港龍的市值高達122億元,故國泰將要向中信泰富支付32億元,以換取其持有的28.5%港龍權益。報道又稱,太古及中信泰富管理層已同意以國泰股份,與國航交換旗下中航興業持有的43.29%港龍權益。 

  2004年,國泰透過國航來港招股上市時入股對方10%成為策略性股東,故是次換股安排將使國泰及國航變為互控關係,報道未有透露涉及的股份數目,但相信交易完成後,太古仍維持國泰最大股東的地位,中信泰富則為第二大股東,國航則可能成為國泰第三大股東,而中航興業或會取消上市地位。 

  另據大公報報道,國泰航空一直爭取與港龍及國航進行重組,最主要的目的自然就是覬覦急速增長的內地市場,希望從過去僅經營內線,變為內外線同時經營的局面。隨著內地不斷開放天空,堪稱亞洲第五大航空公司的國泰,受過去自設「一航線一公司」政策包袱所累,一直苦無機會大力拓展內地市場,令商機被日航、星航和大韓航空等白白搶走,國泰只能「望門興嘆」。

  究其原因,國泰在內地市場處處受制,是因為其身份、背景成了重要障礙。國泰由英資太古集團管理近60年,雖然國泰以香港為基地,但國際民航最重要的「芝加哥公約」規定,航空公司的國籍應由「擁有權和控制者」的國籍來界定。國泰的「英籍」身份,卻以香港航空公司角色來申請香港至內地航線,過程當然不甚順利。

  前香港民航處處長樂鞏南曾表示,國泰前主席何禮泰在去年離職前,曾對他承認,要解決國泰國籍曖昧的身份,最佳的方法就是將國泰、國航、港龍合而為一。事實上,今次重組的做法,另一個好處是彼此在整體業務格局上產生互補作用,通過三方所在的兩個航空樞紐香港和北京,正好將內地內陸航線、內地─香港航線和國際航線完美結合。

  國泰於二○○四年十月入股國航10%股權後,與國航實現了代碼互享合作,便是彼此擴張航線網絡的舉措。另外,國泰收購港龍後,則可透過經濟規模效益所帶來的好處,以更低的票價,吸納旅客經香港飛入內地,致力搶回與星航、大韓、日航等一直爭奪的客、貨源。

  一位國泰高層管理人員曾對筆者說,以一位由澳洲飛到成都的旅客為例,如果他選擇星航,可以用「一航空公司」到底的模式經樟宜機場完成旅程,星航可以為他提供極低的票價。但如果選擇國泰接駁港龍,由於始終是兩家航空公司,在分帳、訂定票價上都受限制,令票價不能降低,結果旅客很自然選擇乘搭星航。

  業界認為,這宗航空業重組,國泰的「國籍」問題仍然存在,只是變為模糊化。不過,亦因為收購了港龍,強化了本身航線網絡和減低與港龍的市場競爭,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對鞏固香港航空樞紐的地位應該是有正面幫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