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星洲日報:胡布會確立中美戰略夥伴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9 10:54:43  


  中評社香港4月19日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美國之旅,被受世界各地的傳媒所關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也就此發表示題為“胡布會確立中美戰略夥伴關係”的社論,指出胡錦濤昨天開始展開他執掌中國最高權力後的首次美國之行,試圖尋找出化解雙方當前面臨的若干重大分歧的可行方案。

  社論說,雖然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布什在去年至少碰過4次面,彼此已建立一種工作關係,但這次胡布會則恰好是在胡連會之後,也是在中美貿易糾葛處在未解卻待解的階段,兩國元首重回談判桌上進行折衝,其意義與影響均非尋常。尤其,由於台灣問題正是胡布會談的重點議題之一,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士對環繞著會談的種種情況與動向,自須寄予密切的關注。

  社論表示,胡連會特別安排在胡布會4天前舉行,雖然是原已排定的計劃,但北京透過胡連會釋放完整而又迎合美方需求的兩岸關係發展,卻分明是意在言外的動作。換言之,胡連會是為胡錦濤訪美搭建一個預先向美國展示其對台政策的舞台。胡錦濤在胡連會上清楚表明: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要求兩岸平等協商;在兩岸尚未統一的現狀基礎上,中國願意全面互利雙贏的合作交流。在美國正為陳水扁政府反反覆覆的作為傷透腦筋之際,北京使出“軟的一手”正迎合美方的想法,而北京靈活的兩岸政策,也正凸顯民進黨政府的僵化思維。

  中國宣佈給予台灣15項經貿優惠措施,是藉機拉攏民進黨以外勢力,包括農漁民、工商、金融、醫療界等,幾乎就等於挖傳統綠營的牆角,意圖透過經貿防止台獨。一旦有利台灣農漁民、擴大台灣民眾在大陸就業範圍、兩岸教育交流等優惠政策逐步具體落實,中國經濟對台灣的磁吸效應必然會進一步加強,也勢必會爭取更多台灣民心;相對而言,處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中的扁政府如果還是一意孤行,仍然繼續走那條“積極管理、有限開放”的死路,即使能滿足短期的內部政治需求,但卻眼睜睜看著台灣談判籌碼逐漸流失。這一切自然看在美國眼裡。

  社論分析,而中國經過這一輪的兩岸關係緊張之後,對於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衝突已日趨明顯,自也深有體認。於是最近幾年中國領袖頻密出訪,無一不是針對反制美國“圍堵”所採取的迂迴策略。顯然,為了在與美國談判時不致陷於被動,中國已部署了一整套與美國相頡頏的外交策略,例如中國積極尋求外國能源、對伊拉克戰爭和伊朗核危機持與美不同立場等。而近期包括商務部長及參眾兩院議員代表團在內的美方政要絡繹訪問北京,自然也有紓解或改善雙方互動氣氛的寓意。

  正因雙方在胡布會談之前均表現了步步為營的謹慎態度,顯見現階段中美的互動關係雖然處於外弛內張的狀態,但任何一方均無逕自攤牌交惡的決心;於是,胡布會談中應當不致出現戲劇性的衝突或轉折,是可以斷言的。事實上,布什政府對中國外交政策始終是相當務實的。儘管《華盛頓郵報》在胡啟程前發表社論指出,由於中國仍不民主,難以成為美國完整的戰略夥伴,但布什政府已經視北京為戰略夥伴了,可以說胡布會的戰略意義仍然很大。

  美方在戰略上固然要防止中國在亞太的擴張傾向,以確保美國的傳統利益,但對美國工商企業界念茲在茲的大陸市場,布什政府也不願見到日本、歐盟、阿拉伯國家取得先機,擇肥而噬。因此,美方對中國的施壓會適可而止,將貿易、匯率、知識產權與人權問題脫鉤,有利於會談的進行。

  社論最後表示,因此,本次胡布會可能將仍維持點到為止的場面。雖然北京當局正努力為胡錦濤訪美塑造良好氣氛,並出動龐大採購團到美國採購162億美元物資,也同意加強對付盜版和仿冒的活動,對此,美國也投桃報李,以正式午宴款待胡錦濤。在中美反覆迴盪於戰略抗衡及經貿利益的折衝態勢之際,雖然台灣問題是它們雙方談判的議題之一,但台灣在整個遊戲中卻幾無發言地位,或許這正是民進黨政府應該深思之處。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美亞非五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