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全球複製中國模式 先攻印度後日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2 15:00:15  


劉軍:聯想會在印度複製中國模式“黃金供應鏈”,其後將在日本炮製。(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我們即將在印度建立新的工廠!”4月19日下午,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全球首席運營官劉軍在北研大廈首層對媒體透露:“聯想將在印度建立三個集散中心,相信在今年第三季度,大概9月份就可以在印度實現超出其他競爭對手供應鏈的網路。中國模式的‘黃金供應鏈’將在印度率先得到複製。”

  《財經時報》報道,據聯想集團內部人士透露,在印度複製中國模式“黃金供應鏈”只是聯想建立全球供應鏈試驗的開始,其後將在日本如法炮製,如果順利,這套模式將在全球進行推廣。

  戴爾的供應鏈中沒有分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通過直接由公司把產品賣給顧客,去掉了中間商所賺取的利潤,降低了成本。

  依照此模式,戴爾一直在全球PC業製造神話,直到它來到中國遇見了聯想。

  “戴爾的直銷模式剛進入中國時,對於中國企業的衝擊是巨大的。”劉軍也坦然承認。“不過,它也督促了我們自己的變革,不可否認,從2001年到2003年,我們從戴爾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不過,沒有誰比聯想更瞭解中國。”劉軍微笑地表示。

  在中國,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之前就有三個工廠,分別位於北京、上海和惠陽。而戴爾僅在中國有廈門一個工廠。

  “聯想具有倉儲、製造、人員、成品配送、管理等本土綜合優勢,加上從戴爾學來的供應鏈體系,我們建立了一套更適應中國的供應鏈系統,叫做‘黃金供應鏈’。”劉軍解釋這一概念的來源,“黃金供應鏈”的原理是要求實現每台電腦送到用戶手中線路最短和製造運營成本最低。

  “我們針對不同區域的客戶都設計了最短的供應鏈。我們建立了從工廠到供應商、再到客戶之間端到端的供應鏈,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沒有一個競爭者的效率能比得上聯想。”

  劉軍進一步舉例解釋,“在上海的客戶拿到聯想的產品,裏面的液晶屏可能是兩三天才從上海的聯想保稅區裏面拉過來的,所以這就是端到端的供應鏈的設計。”

  “端到端供應鏈的成本,聯想只有1.4%,而戴爾則為3.0%,惠普為4.5%,我們的‘黃金供應鏈’在中國無愧‘黃金’的稱號。”劉軍介紹。

  聯想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收購IBM全球PC之後,如何搶佔全球PC市場卻一直受到各界的質疑。其中如何在全球建立起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成敗更多取決於執行力!”劉軍一再強調,“‘黃金供應鏈’在中國的實踐已經證明了其有效性。抓緊時間在全球佈局將是聯想在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

  聯想用了一年的時間在全球設立了四個中心,其中北京是全球總部。美國羅利是全球需求計畫中心,蘇格蘭是歐洲供應鏈總部,新加坡是亞洲總部。 而工廠則分佈在中國、匈牙利、捷克、巴西和墨西哥等地,這種多區布點的模式無疑將大大加快各大區之間的反應速度。而在重點區域的重點國家,聯想將採取複製中國模式的方式來佔領市場。

  “印度顯然是個很好的選擇,它與中國有太多的相似。”業內分析者表示,“而印度的成功將為聯想的領導者帶來更多的信心。”

  “所謂軍馬未動,糧草先行,全球競爭比的其實就是供應鏈,就是綜合實力。”賽迪顧問諮詢師文芳表示。

  聯想能否在與惠普和戴爾的競爭中後來居上,快速地建立全球供應鏈體系是其中的關鍵。規模才能產生效益,劉軍顯然明白其中的利害。

  “對新聯想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討論,而是‘快速拍板’,將聯想在中國取得的成功經驗儘快推廣到全球供應鏈市場。”37歲的劉軍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

  劉軍檔案

  1969年4月生於北京,1993年清華大學畢業後加入聯想集團,曾經主持設計並推出了劃時代的網際網路天禧電腦,帶領聯想臺式PC業務取得亞太市場第一,進入世界十強。

  2005年5月至10月份擔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聯想中國首席運營官。

  2005年10月起擔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全面負責供應鏈系統的管理和運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