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該如何應對“採購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6 07:37:10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在聯想、TCL、華爲、海爾等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其面臨的風險不僅僅來自于市場、資金與技術層面,更大的風險是國與國之間幷非完全對等的貿易規則風險。新京報發表文章如是說。

  文章稱,5月24日《新京報》報道了聯想在美國深陷國務院電腦採購風波進一步昇級的來龍去脉。報道說美國國務院面對美國多方的質疑,在18日不得不出面表態將會修改採購流程,且承諾採購的16000台聯想電腦將會用於非保密系統,幷對電腦系統進行更嚴格的審查。雖然聯想董事局主席楊元慶否認此事會讓聯想的業務受到重大影響,但這對聯想的負面作用還是顯而易見的。

  衆所週知,處理器、內存芯片、主板芯片組、硬盤磁頭、光驅光頭等PC零組件的關鍵技術目前都掌握在美國人或者日本人手中。聯想連主板業務都“OEM”給了做內存的公司,怎麽還可能在這些設備上加“後門”?回頭看,微軟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美國公司,我們沒懷疑微軟在賣給中國政府的Windows里植入後門程序,美國人怎麽能先懷疑自己國家的公司?而聯想向美國市場提供的PC仍打著IBM的Logo,甚至在美國本土組裝。

  在這一背景下,難免懷疑美國當初同意IBM把PC業務“賣”給聯想實際就是一場商業陰謀——先讓你看到市場需求,然後讓你向美國的供應商採購技術,採購零組件,等産品製造出來了,美國的供應商賺到錢了,也爲當地提供了就業機會和利稅,美國政府才跟你說,對不起,因爲你是中國企業,買你的産品美國有顧慮——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欺詐。

  文章表示,應該看到在聯想、TCL、華爲、海爾等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其面臨的風險不僅僅來自于市場、資金與技術層面,更大的風險是國與國之間幷非完全對等的貿易規則風險,不公平競爭及森嚴的貿易壁壘依舊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制約。當企業利益上昇到國家利益時,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更看重的則是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WTO規則在他們眼里也祗是爲限制別人而訂的遊戲規則罷了。至於某些人口中的“中國威脅論”,更是他們對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整個中國採取限制、抑制的噱頭或藉口而已。可以說,這一事件再次給了我們警醒,那就是不能祗顧發展眼前的經濟而犧牲了國家的長遠利益,包括環境的,資源的等等。

  對於聯想,文章認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必須充分認識企業在幷購後的文化整合與市場潜在威脅等風險,增加危機防範和控制能力,不能爲了加快國際化、全球化進程去犧牲長遠利益而過度商業妥協;二是作爲中國的旗幟性企業,聯想應該帶頭加强企業核心技術的研發和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昇,自强不息,自我加壓,與衆多中國企業一道臥薪嘗膽,强壯自己,群體性地爲壯大中國企業實力而做好“跑馬拉松賽”長期的較量準備;第三,應該據理力爭,嚴正交涉,敢於去維護企業的正當利益不受侵害,幷依照國際通行法律採取相關措施。

  此外,政府有關部門對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也應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爲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國際化競爭中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採取相關措施維護國家利益和中國企業的利益,妥善處理解决貿易爭端。

  文章最後稱,在別人對我們設限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盡快取消外資在中國的優惠政策和超國民待遇,對來自國外的技術和設備也應採取相關安全認證、監控與核查,爲各類企業創造一個真正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