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阿扁很快就會下台,民進黨危機才開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6 10:37:22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從禮券、珠寶到“國務機要費”報假帳,鬧得這般烏煙瘴氣,民進黨確實有理由擔心整個黨的氣勢與選情都被拖垮。不過,如果以為問題只在陳水扁一個人,那麼民進黨的危機風暴,才剛要開始。沒錯,陳水扁已經徹底失去了人民的尊敬與信任,這一點民進黨上上下下都心知肚明;但民進黨對陳水扁家族一連串弊案的反應與處理方式,卻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也流失了人民的尊敬與信任。難道這一切都是被阿扁害的嗎?其實未必。
    
  目前,對於陳水扁家族的弊案,民進黨內肯挺身辯護的已愈來愈少,少數必須或願意出馬護主的,不但講不出個道理,還老愛拿過去或對在野黨亂開火來卸除責任。偏偏弊案不斷浮現新事證,搞得護航的人顏面難看不說。連堂堂一黨之主席,也說得出談道德是“人治”、“封建”的話。而這正是長期以來該黨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過去在野時,因為改革方向一致,民進黨可以吸納許多價值,匯聚許多進步理念,各種理想都對民進黨投射著期待,期待民進黨的執政可以引領台灣走向更美好的境界。但隨著權力鬥爭與利益分配的翻攪,當前進方向出現衝突時,認為可以被捨棄掉的理念就被無情地捨棄掉。

  社論感慨,才短短幾年裡,原本集合各種理想的盤面開始一塊塊崩解,崩掉了費希平、崩掉了許信良、崩掉了施明德、崩掉了心中還有一把是非尺的沈富雄與林濁水、崩掉了還想讓民進黨改革自救的林義雄。有的割席而去,有的聲音沉寂,有的甚至遭到圍剿。 
   
  論說,愈崩,愈核心的本質就愈清楚。原來在那麼多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之下,民進黨不過是個幫派意識濃厚的權力集團。所有的崇高理念,都是外加的包裝、口是心非的語彙或好用的工具,民進黨對清廉、民主、人權、法治根本沒信仰,自己人的利益才是核心價值,真正追求的目標只有一個:“我們自己人掌權。”即使是清廉淪喪、民主倒退、經濟凋蔽,也無所謂。所以,為了繼續保住江山,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弊案連連也要死命辯。哪需要談什麼最高或最低道德標準,不要抬舉自己了,這叫沒有道德標準,好嗎?
    
  有基本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凡經人民普選產生的政府就是本土政權。自從“總統”直選和“立法院”全面改選後,台灣就不會再有外來政權了。關鍵在於民主程序,不在“總統”的省籍或統獨理念。那麼,民進黨為何一再以已不存在的命題挑撥社會對立?因為它相信自己所屬主流族群的票源佔人口多數,只要族群繼續仇視,民進黨就能因為本土選票的同仇敵愾而勝利。除此之外,民進黨已沒信心以其他方式得到多數支持。因此一面不斷戮刺著歷史傷痕,一面在社會切割出更多道傷口,吸吮著台灣的血液維生。 
    
  社論指出,當然,民進黨會有一肚子苦水。基層深綠群眾就是仇視大陸和外來政權,這些人可得罪不起。的確,每個社會都有比較極端的群眾,台灣的深藍和深綠一樣僵化狹隘,政局動盪在野黨也有很大責任,對立不是一邊或一夕造成的。問題是,一個有水準的政黨,會引領社會往前走,試圖實現一些理念與價值。如今年輕一代幾乎都不知道什麼是戒嚴、臨時條款了,民進黨為什麼還要和六、七十歲的人解不開的恩怨情仇相互取暖? 
    
  社論認為,政黨想取得政權是天經地義,內部成員想分配利益也是理所當然,但一個有前途的政黨,必須有成長的動力與機制,讓好的人才與聲音出得來,出了錯也能反省改進,路線錯誤能夠修正重來,對社會台灣有責任感。而政權輪替以來,民進黨不要說當執政黨不及格,連做為一個政黨,也不及格。
    
  社論又指出,陳水扁或吳淑珍的爭議,雖然嚴重,還是個人問題,只能說台灣倒楣選人不淑。但民進黨的問題,卻是結構性的本質問題,其嚴重的程度更深。陳水扁人品不好,下次換別人也就是了,手氣總不會每次都那麼背吧?若是候選人變了,政黨都沒變。同一個嗓子唱不出不一樣的歌聲,換多少候選人也不會有新作風。
    
  今天民進黨對陳水扁家族弊案表現得這麼糟,是因為它真的就是這麼糟,而且全民都看在眼裡。今天面對陳水扁時做這麼難看,將來其他人出問題時也好看不到哪裡去。如果不徹底改革自清,未來還是無法免於同樣的問題。這樣的一個政黨,不足以託付台灣的命運,也沒有資格承擔人民的期待。陳水扁很快就會過去,而民進黨的危機,才剛開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