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新馬股市的差距不容忽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2 09:56:29  


  中評社香港4月1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新馬股市的差距不容忽視”的社論,指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地交易所從兩年前便開始探討聯網交易,讓兩地投資者可以通過各自的証券行直接買賣對方的股票。這項原訂於今年底推出的計劃,由於馬來西亞的交易系統出現技術問題,可能須延遲到明年下半年才可望真正落實。 

  社論指出,新馬的交易平台一旦推出,將是自2001年底新加坡同澳洲建立股票聯網交易之後,另一項重要的聯網交易措施。同時,也是自1998年9月馬來西亞政府宣布新加坡自動撮合股市馬股交易無效,新加坡投資者絕跡於馬來西亞股市之後,兩地股市的再度結緣。
 
  然而,新加坡投資者目前應該顧慮的,並不只是交易系統問題,而是兩地經濟表現、市場機制、股市素質等差距所構成的風險。更何況,八年前馬國政府封殺自撮馬股交易,使新加坡投資者蒙受巨創的慘痛教訓,至今餘悸猶存,所以不能不存有戒心。 

  社論表示,當地股民當時之所以熱中於買賣馬股,主要是因為馬股交投較本地股活躍,而且馬股股價折合成新元之後,面值也較為低廉,對於小股民更具吸引力。眾多以短線投機為出發點的投資者,自然會對馬股更有好感。 

  然而,經歷一場區域金融風暴之後,馬股已出現巨大的整頓,交投也遠遠不比過去活躍。這個擁有超過1000家上市公司的市場,目前每天的成交總額相當於6億新元左右,比起擁有670家上市公司、每日成交總值約10億新元的新加坡股市還來得遜色。難怪馬國股民,將吉隆坡股市形容為一個“昏昏欲睡”的市場。 

  社論認為,事實上,新馬股市原本同在一個屋檐下,到1973年才各自為政。但股市分家之後,兩地的許多只股票仍維持兩地同步交易,一直到1989年才真正分道揚鑣。因此,兩地所要推行的聯網交易,並非開創新局,而是恢復舊觀。 

  從兩地股市數十年的聯系,顯見新馬的社會經濟關系密切。而兩地人民過去之所以毫不陌生,兩地股市長久以來的淵源扮演了不可磨滅的角色。可惜這種聯系已因兩地股市完全脫鉤,以及之後的自撮馬股問題而日益疏遠。 

  如今,在兩地股市獨立運行多年之後,再度尋求合作,雖然是符合商業結盟、互惠互利的原則,但投資者卻不能不看到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和風險。 

  社論分析,首先,新馬分家之後兩地各自發展經濟,各有不同的建樹。可是當兩地重建聯網交易,投資者便不得不考慮到兩者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差距。當年自撮馬股投資者正因為忽略馬股有不同的基本因素,以投資本地股的心態來看待馬股,輕視馬股的市場風險,結果損失慘重。 

  其次,馬國上市公司都受制於馬國的市場條例,而且這些條例還會隨著市場需要繼續更改。當投資者涉足馬股時,便不能不了解對方的市場,否則便很容易闖入誤區,遭來經濟損失。例如,馬交所最近宣布,即將放寬已實施八年的禁令,允許投資者有選擇性的在股市作賣空交易。類似條例,投資者不能不察。 

  新交所首席執行員謝福華在兩年前曾經提出,新馬的聯網交易可能會參照新加坡同澳洲交易所的聯網模式。當新澳聯網交易推出時,只選出50只澳洲股票讓投資者交易,之後才增加到100只。 

  社論最後表示,基於新加坡投資者對於馬股隔膜已久,或許參照類似新澳聯網交易的模式,從馬股中選出績優的藍籌股以供交易,讓股民有機會熟悉對方的市場,對於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和降低市場風險,會有更大的幫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