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沙地提供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3 09:46:29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沙地提供的機遇與挑戰”的社論,指出最近,中東國家沙地阿拉伯頻頻在新加坡的媒體上亮相。上個月底,李光耀資政訪問沙地,帶回了新加坡願意同沙地合作,在它計劃投資一萬億美元、以十年時間打造的“王城”中參與發展部分項目的消息。 

  社論指出全稱“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區”的“王城”,在沙地西部,這里將建造龐大的碼頭、工業特區、金融島、度假村、優質住宅區及大學城。據知,總面積是巴林的兩倍。
 
  而目前,沙地的蘇爾坦王儲正在新加坡訪問,前天應邀在第28次新加坡講座上發表專題演講,題目是《亞洲與中東的合作:機遇與挑戰》。蘇爾坦自去年8月成為王儲以來,這是他第一次以此身份出國訪問,行程包括日本和新加坡,足見沙地對新加坡的重視。 

  沙地人口約2300萬,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石油出產國。因此,沙地的國際新聞我們並不陌生。但對一般新加坡人來說,沙地畢竟是個遙遠的中東回教國家,國民的風土習俗、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么喜好,有什么忌諱,都是有待探討的學問。 

  社論表示,近年來,新加坡和沙地兩國都不斷在“發現”對方。李資政談起沙地訪問時,提到說原來沙地領導人早已在私底下深入觀察新加坡的發展。沙地王儲蘇爾坦幾年前曾到新加坡度假,住了五天,還在街上和購物中心四處走動。沙地對新力坡有“相當全面的認識”,讓李資政頓感驚訝。 
  
  據了解,沙地“看中”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國,是在於這裡的金融體系井井有條,市容整潔,基本上沒有貪污現象,法律與行政保持了很高的透明度。兩國政府去年簽署了一項常規合作協定,刻下已經生效。協定之下,沙地准備每年派500名學生到新加坡三所大學就讀──這將是來自中東國家的最大批學生交流。  
  
  社論指出,沙地雖然坐擁“油山”,但卻明白坐吃山空的道理,石油資源有朝一日是會耗竭的,因此未雨綢繆,開始讓經濟多元化,在海水淡化、水泥、鋼鐵、服務業及電力業等多個領域都有高度的進展。與此同時,水力、電信、海港與機場管理等領域,也走向私營化。 
  
  沙地經濟與規劃部長卡立在此間說,沙地可供投資的項目總值6200億美元,歡迎新加坡企業共同探討合作的潛能。他也提到,沙地在回教銀行市場上有豐富經驗,而新加坡有意發展為回教銀行中樞,因此兩國可以在這方面深化合作。 
  
  新加坡與沙地在1977年建交,過去兩年來交往更加密切,國務資政吳作棟、內閣資政李光耀及副總理賈古瑪教授都曾先後訪問沙地。沙地是新加坡在中東的最大貿易伙伴,去年的雙邊貿易額增加超過五成,高達100億美元。 
  
  社論分析,事實上,面對沙地阿拉伯這麼一個充滿投資與合作機會,但在傳統上認識並不深的大國,新加坡人碰上的正是機遇與挑戰兼而有之。正如李資政在訪問沙地時所提醒的,盡管沙地非常重視“新加坡經驗”,但新加坡要讓他們明白我們如何辦得到,並且能自己去做,是我們一個“深具挑戰性的任務”,壓力很大。 
  
  應該說,沙地阿拉伯是中國、印度之外一片廣袤的經濟協作天地。新沙兩國合作前景就像一個有待發掘的礦藏,參與開采的雙方不時發現機遇,帶來不少驚訝。但與此同時,雙方其實利益相關,須要相互體恤,互為表里:這並不是個一朝一夕就可達臻的理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