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與上海浦東差距在哪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1 07:37:15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在日前于天津舉辦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論壇”上,天津市委常委、天津濱海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皮黔生以一組數據比較了天津濱海新區與上海浦東新區的發展。

  財經發表文章稱,皮黔生說,在濱海新區工作,經常向深圳、上海浦東學習。學習就有一個數字的比較,2005年,天津濱海新區的各項指標同上海浦東新區的各項指標相比,差距在哪兒?發現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如何對現代服務業給予重視,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2005年,上海浦東新區的GDP是2100億元,天津濱海新區的GDP是1610億元,兩者相比,天津濱海新區是上海浦東新區的不到80%。

  第二組數據是,天津濱海新區的工業總産值和增加值,利用外資和固定資産投資,同上海浦東相比,幾乎相當,個別數字略有超出,個別數字非常接近。比如,在工業增加值方面,天津濱海新區2005年工業增加值是1080億元,上海浦東新區是1095億元,沒有大的區別;銷售額,天津濱海是4000億元,上海浦東新區是4200億元左右;固定資産投資,天津濱海是720億元,浦東新區是750億元,數據上差距幷不是很大。

  但第三組數據,就是服務業,則體現出差距。天津濱海新區的服務業祗相當于上海浦東新區的45%。雖然上海浦東新區較天津濱海新區獲得國家新區的地位早于15年,國家給了很多政策傾斜,但在資源分配方面,兩者確實有很大的區別,以致造成今天這樣一種狀况。

  皮黔生認爲,服務業的發展,與一個城市的特質有關;服務業的發展也與政府的導向有關。政府對資源的掌控,或者叫政府對資源的利用,應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個階段是“規範”,政府對資源的壟斷,主要還是指公共服務業,或者是特指的服務業,比如說金融等等,在這些行業裡面,首先應該規範。應該說,從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最近五六年,在公共服務業的市場化方面、公司方面、標準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往前走了一大步。但不是完全的規範,沒有按照市場經濟做。

  第二個階段,是在法治化的基礎上,再往前走一大步。隨著中國加入WTO,市場全面放開,外資進入,民營准入,門檻降低,在法治方面要繼續推進,在公平和效率之間,要有一個很好的結合點,在某些資源的壟斷和公平的分配方面,可以作出很好的比例調整。

  第三個階段,是在規範法治的基礎上,由市場更多地進行資源的分配,或者是由市場更多地進行改革和改組,政府可以慢慢地、有序地、穩定地退出來,把更多的資源交給市場,把更多資源的發展和分配交給市場。

  皮黔生指出,天津濱海新區作爲天津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點區域,或者叫推動天津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點區域,在“十一五”規劃當中將越來越發揮重要的作用。

  文章最後說,天津濱海新區最重要的職能不僅僅是其産業功能區的規劃、經濟的增長,以及環渤海區域經濟的帶動,更重要的是“綜合改革、先行先試”;如果能够把“綜合改革、先行先試”這篇大文章做好,對天津經濟的增長,對環渤海區域經濟的整合,以及對中國北方經濟的增長,都會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