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 應關注中國經濟戰略轉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7 08:00:25  


  中國正在向世界傳達一個重要的信息:中國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從以出口和投資爲主導的經濟增長戰略轉變到以消費需求爲主導的更平衡的經濟增長戰略。

  這個轉變不會一蹴而就,但它將重塑中國。

  轉變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取得更大的內部穩定,但它將對世界經濟平衡産生深遠影響。它將抑制亞洲過多的存款,减少亞洲對石油和其他産品的需求。但現在,美國祗盯住中國出口的威脅,而正在忽視即將發生的中國近25年來最爲重要的經濟大事。

  中國的領導人意識到,資源投入型戰略,將國內巨額存款轉化成出口和投資導向的戰略已過時。他們看到了繼續採用此種戰略的風險性:中國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導致了外部的貿易摩擦和內部的産品過剩及通貨緊縮。目前,出口和投資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的75%,幷仍以每年近30%的比率持續增長,這種趨勢必須放緩。

  中國領導人明白,祗有依靠國內消費的增長才能使中國的改革和發展保持活力。好消息是,這種轉變已經開始;不好的消息是,這幷非坦途。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參與了新戰略的規劃。他專注于向中國人宣傳一種新的經濟安全觀念。這體現在增加對農村貧困家庭的收入補貼、加强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同時也强調增加就業。這些措施的目標是减少人們的預防性儲蓄對消費的限制。馬凱說還要對中國的投資模式進行調整,以改善中國人的消費質量。這意味著要構建消費者市場基礎,特別是勞動 密集型産業。

  經濟增速放緩還會减少中國對石油、鋼鐵等産品的需求,降低這些産品的價格。中國釋放消費者的熱情將會减少其貿易盈余,緩解其他國家同中國貿易關係的緊張。更多的消費需求也將增加中國的進口需求,使中國更容易面對人民幣昇值,從而進一步增加居民的購買力。

  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

  中國正在其發展的早期階段創建正常的消費者市場,在放弃出口導向型模式方面也遠比日本和韓國早。

  中國正在爲解决全球經濟失衡(過高的亞洲儲蓄和過高的美國消費之間的不平衡)做著自己的那部分工作。然而,美國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角色:限制美國人的消費。

  但當中國把存款轉化爲消費時,它將不會再有更多的資金盈余來緩解美國的不足,這有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的硬著陸。美國需要停止攻擊中國,而要使自己的消費習慣回歸平衡。 

  (摘自提前出版的5月8日《新聞週刊》,原題:未透露的中國故事,作者史蒂芬·羅奇,王希譯)

  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