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力供求拐點到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4 07:32:35  


  中評社香港5月14日電/近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佈今年一季度部分城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况。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稱,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分別增加了約35.5萬人和29.7萬人 ,需求人數上昇幅度爲13.1%,高於新增求職人數的10.4%增幅。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剛剛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城鎮的調查失業率呈下降趨勢。一季度就業需求在增加,反映出勞動力市場的供需走向基本平衡。由此判斷,中國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轉向平衡,以及進入到勞動力短缺的轉折點,已經開始顯現。

  剛剛出版的2006年《人口與勞動率綠皮書》也認爲,“十一五”時期,中國新增勞動力將在達到峰值後逐漸减少,而就業需求總量持續增加。“十一五”過後,中國將開始面對城鎮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泰岩指出,中國勞動力供求拐點的到來,意味著中國的發展模式將會發生深刻的變化,對這一點國內尚認識不足。

  真實失業率下降

  文章指出,儘管一季度的勞動力市場報告顯示,目前的城鎮登記失業率爲4.2%,與2005年底持平,但是實際的失業率在下降。

  日前,蔡昉在北京大學的一次論壇上透露,從2002年以來,真實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一直逐年下降,而實際的就業形勢還要好。原因是過去被迫退出勞動力市場的40~50歲年齡下崗人員,現在開始重新進入就業市場,因此勞動力市場參與度今年開始回昇。另一個表現是,民工荒已經變成普遍性的全國現象。

  蔡昉近期在安徽淮北利辛縣的調研發現,即使是這個國家級的貧困縣,也存在較爲嚴重的民工荒問題。這種民工荒幷非是高級技工的短缺,而是普通工種崗位找不到求職者。因此,蔡昉認爲,民工荒不是短期現象,也不是地區現象。

  2006年《人口與勞動率綠皮書》進一步分析指出,未來中國勞動力短缺問題將日趨嚴重。原因是,從2007年開始,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將降到1000萬人以下幷繼續下降,供給壓力减輕。而未來幾年新增勞動力需求將呈現增大趨勢,到2020年,新增勞動力需求將達到1411萬人。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顯示,在所有求職人員中,新成長失業青年佔18.9%(在新成長失業青年中應届高校畢業生佔31.7%)。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研究青年就業的專家張麗賓博士指出,大學生幷不存在真正的就業壓力,主要是大學畢業生對於就業起薪等預期期望值過高,所以不少人選擇放弃或者延緩就業。

  發展模式面臨轉型

  黃泰岩教授指出,中國勞動力供求拐點的到來,意味著中國發展模式的變化。首先是東部省份的産業昇級加快,由於技術含量提高,因此會引發更大的技工荒。

  上述說法得到了數據印證。據悉,深圳今年的技能人才缺口5.2萬,廣東未來五年至少缺口25萬高級技工,而全國範圍的技工缺口更大。

  《人口與勞動率綠皮書》作者之一吳要武則指出,勞動力市場需求不能滿足時,可能導致技術會昇級,中國的産業發展模式可能因此變化。

  這主要表現在,廉價的勞動力將不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所在。企業在提高工資仍然難以解决民工荒的情况下,將可能選擇以資本代替勞動力的方法,因此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發展模式,可能會逐步代替原先的勞動力密集型産業發展模式。

  一般認爲,勞動力供應將經歷3個階段。即:勞動力大量過剩,産業爲勞動密集型;勞動力部分短缺,資本對勞動開始替代,勞動工資開始提高;全社會勞動力短缺,資本和技術替代勞動,整個結構昇級,産業現代化,勞動比重减少。

  目前,珠三角一帶工資上漲較爲明顯,廉價勞動力供應的减少使得勞動密集型産業的轉型已經不可逆轉。

  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正在徵求各方意見,擬再次調高最低工資,調整方案將於今年6月正式公佈,7月1日起實施。同時,有報道稱,長三角部分城市也打算將最低工資提高到800元/月左右,天津已將最低工資由590元/月大幅提高到670元/月。

  而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今年3月19日舉行的發展高層論壇就曾表示,“最低工資水平過低,幾年不提高等情况都要逐步改變”,“公務員的工資也好,企業職工的工資也好,都要有新的增長、新的提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