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國際人權事業新的開端 中國重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5 15:10:43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發表題為“國際人權事業新的開端”的社論說,經過三輪無記名投票,第六十屆聯合國大會日前選出新建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首屆四十七個成員,包括中、法、俄、英四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美國則由於害怕因其虐囚醜聞而可能落選而宣佈不參選。 

  社論指出,聯合國在人權領域,由新生的人權理事會取代已運行六十多年而不能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人權委員會,實現了朝正確方向的改革: 

  一,成為聯合國大會的直屬機構,地位高於原來的人權委員會,可更加靈活主動; 

  二,規定更加明細和完整、其程式更加嚴格、懲罰方向更加明確——其成員由聯大無記名投票直接選舉產生,當選成員須獲得聯大一百九十一個成員國半數以上票支持,即至少九十六票,對嚴重並有計劃侵犯人權的理事會成員,聯大可經三分之二成員國同意中止其資格,人權理事會還確立負責對聯合國所有成員國作出階段性人權狀況回顧報吿,理事會成員在任期內必須接受定期普遍審查機制審查的新規定; 

  三,成員任期三年,在連續兩任後不能連任,限制了無序的多次連選連任;每年舉行會議不少於三次,總會期不少於十周,並可召開特別會議,使會議制度趨於合理。 

  中國以一百四十六票的高票當選,堪稱世界人權史上的一大亮點。也正因為有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存在,才使得首屆人權理事會的成員構成和組成,在實質上符合了世界的根本發展利益,也必將使人權理事會在未來走得更好和更遠。 

  社論說,正如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指出的,中國當選為人權理事會成員,將有利於該理事會在世界各地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偉大事業。 

  中國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在今日中國已成為憲法、法律的明確規定和社會的廣泛共識,符合中國國情而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特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中應有之舉。 

  社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二十八年,正是中國人權事業闊步前進的二十八年。 

  特別是近年中國政府提出“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後,中國的人權狀況更步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階段。 

  事實證明,中國人權事業的進步贏得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認可,絕非個別國家所能抹殺得了的。 

  社論表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在人權事業上的努力和對世界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今後還將在條件成熟時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進一步嚴格限制死刑、確保死刑案件的質量;實施新的《宗敎事務條例》,依法保護宗敎財產;不斷完善網路體系,為廣大民衆表達觀點提供更廣闊平臺;進一步關注貧困群體的生存和發展、努力解決農民看病和子女敎育等方面問題。 

  國家主席胡錦濤四月二十日在美國指出:“中國高度重視人權問題,已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明確寫入憲法,並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不斷推進人權事業”,正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作出的鄭重承諾。 

  社論重申,在人權問題上,中國始終主張“人權在本質上從來都是一國內部管轄的事”,儘管存在各國、各地區差異,但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割斷歷史脫離國情來評判一國的人權狀況”,不能搞所謂的雙重標準;中國向來主張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人權對話、推進國際合作,始終反對任何別國不顧實際地歪曲中國的人權事業。 

  而長期以來在人權問題上經常向各國指手劃腳的美國,卻不參與人權理事會競選,給人們留下美國的人權觀與衆不同等許多解讀空間。 

  社論說,無論美方如何解釋,但有一點世界各國卻是看得很清楚:在三月十五日聯大對設立人權理事會表決時,有一百七十票贊成,僅四票反對,三票棄權。 

  投反對票的正是美國、以色列、馬紹爾群島和帕勞四國。 

  社論表示,當前,世界人權事業正在走向嶄新的歷史起點,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的首屆選舉給國際社會帶來了春天的氣息。 

  社論又認為,人們期待她在未來得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成為一個真正有力量和高效率的人權機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