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初夏:中國經濟運行方向不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4 05:40:53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5月的北京,正是春夏之交。天氣多變,氣溫有時高得讓人穿短袖還汗濕衣裳,有時却需著厚外套方能抵禦陣陣凉意。中國經濟時報文章稱,近期的中國經濟也像北京的天氣一樣讓人有些捉摸不定,有些領域過熱苗頭明顯,有些領域却表現出收縮的趨勢。中國經濟的2006初夏不太容易斷定會走向何方——是重新走向過熱,還是再次出現通縮,還是繼續保持高增長低通脹?

  文章表示, 如果一定要爲當前的中國經濟運行特徵定個性,那就是它空前的不確定性。

  這種不確定性在一季度統計數據中已經表現出來。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0.2%,略快于上年同期9.9%的增長速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7%,比上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這兩個指標常被用作判斷經濟增長的主要指標。更容易讓人産生經濟過熱擔心的是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了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個百分點。同時,銀行信貸增加過多,消費增長也略有加快。

  但市場價格上漲幅度較去年繼續回落,迫近1%,又讓人産生會不會出現通縮的疑慮。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2%,比上年同期回落1.6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僅上漲0.8%)。商品零售價格漲幅更低,同比上漲0.5%(3月份上漲0.2%)。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是居住類、服務類商品價格,一般商品價格已接近零增長。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9%(3月份上漲2.5%),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5%(3月份上漲6.2%),一年來基本呈持續下降趨勢。

  與價格這個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的“風嚮”相同,淨出口呈現减少勢頭。這一點加大了人們對經濟會不會收縮的擔心。一季度出口增長26.6%,同比回落8.3個百分點;進口增長24.8%,加快12.6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雖然仍有233億美元的順差,但很難再現去年的輝煌恐怕已成定局——單是人民幣兌美元突破8:1之後的昇值預期就是一個重要利差因素,何况還有從未間斷的貿易摩擦等等。

  也就是說,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來看,兩匹馬勁頭十足,一匹馬却有些乏力。更重要的是,經濟生活中存在不利于增長的中長期因素。一是部分行業産能嚴重過剩,如鋼鐵、水泥、玻璃、有色金屬等;二是供大於求的市場格局繼續發展,這是物價呈現下行趨勢的內在原因。

  5月中旬公佈的4月份統計數據,進一步强化了這種“不確定”的印象。當月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基本維持一季度增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6%,比3月份繼續加快;工業增加值增長幅度則比上月有所下降(3月爲17.8%,4月爲16.6%)。4月份出口增長23.9%,增幅比一季度繼續回落;進口增長15.3%,則是回落幅度甚大。價格方面,4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繼續回落,比去年同月上漲1.9%,但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却沒有繼續回落,而是維持了一季度1.2%的漲幅,與3月份比則是上昇了0.4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幅度有明顯上昇。

  文章指出, 經濟運行不確定因素增多,宏觀經濟政策却不能靜等形勢明朗再行决斷——到那時就晚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前不久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爲,目前導致經濟收縮的因素會繼續發揮作用,但對未來經濟走勢的影響不會很大,而對推動經濟加快增長的因素則需要高度關注。總體上說,經濟加快增長的可能性加大。

  從最近宏觀層面的一些政策動作看,中央政府是同意這種判斷的。換句話說,中央對宏觀經濟的判斷是偏于過熱,防過熱重于防通縮。這一點,從央行4月28日提高貸款利率已經能够看出來,5月15日匯率“破8”進一步强化或者說肯定了這種判斷。因爲政府放手讓人民幣匯率在小幅波動中突破1:8這個心理價位,意味著政府不太擔心由此引起的外貿競爭力下降進一步减弱外部需求對經濟的拉動。

  不過,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對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仍須高度重視。不少學者認爲,現階段中國宏觀調控政策面臨一種兩難選擇的局面,即既要防止新的過熱尤其是固定資産投資過熱,又要注意不能讓通貨緊縮的苗頭成爲現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