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羅孚搬家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0 06:35:22  


  6月6日,英國人David Wallace在南京宣佈,南汽發動機配件生産綫生産的産品完全符合向歐洲出口的標準。David Wallace是X-part公司的質量總監,此行的目的是將南汽製造的第一批用於售後的512件發動機配件驗收合格後裝上開往歐洲的貨輪。以後,這家公司還將代理南汽其他MG和羅孚汽車配件向歐洲的返銷,幫他們掙回第一筆錢來。

  此時,在跨越長江大橋的江北浦口開發區里,蓋著綠色帆布、打著英國烙印的數千口木箱正靜靜地面對著30萬平方米夜以繼日的大工地,那些一天天長高的南汽名爵(MG)廠房將是這些設備最終的安身之所。

  近處,兩排各五個像蔬菜大棚似的巨大拱頂廠房已經基本建成。遠一點的地方,掘土機、吊車和工程運輸車正緊張地忙碌著,新廠房的鋼骨像速生樹林一樣密密匝匝地生長著。

  開車帶我來的林幸明把車停在與工地隔著一條小馬路的新科三路22號院內,林幸明開的那輛南汽菲亞特生産的西耶那是剛剛成立的南京名爵(MG)汽車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鄧玲的,車很舊,車况也不好,總讓人擔心它會熄火。不過,現在南汽的每一個人都已經能從容面對菲亞特項目的失敗——“意大利人沒想把它做好,我們自己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是你在南汽經常能聽到的話。

  在這家起源于臨沂小山村一個修理廠的汽車集團里,像林幸明這樣從軍隊退伍或轉業而來的人還有很多,這給公司文化覆上了一層軍旅色彩。林剛從南京依維柯調過來,協助鄧玲搞MG品牌文化的建設,鄧玲在依維柯時則是總經理張欣的助手。剛剛出任南汽名爵項目總指揮的張欣,從南京依維柯和南京菲亞特抽調來許多兵將,像建工廠一樣迅速搭建著新公司的管理框架。

  兩個多月以來,在人們對南汽有沒有錢和能力把從MG羅孚買回來的資産盤活的質疑聲中,中建八局三公司566項目組的工人靜默而高效率地建設著名爵工廠;一個個由中國機電設備安裝總公司第三分公司工人與南汽工程師(包括從英國原MG羅孚工廠聘用的幾位)組成的設備拆卸安裝小組則在馬不停蹄地拆箱,安裝和調試生産綫上的設備。張欣告訴名爵的每一個人,“我們要用事實回答,做不與人爭的汽車人。”而這種低調使南汽的收購更顯神秘。

  收購案始于去年6月,12日動身出發,16日投標,40天就簽了收購合同。許多人都想知道,南汽用5300萬英鎊到底買到了什麽?怎麽搬回的中國?這些東西有多大價值?這個項目又將怎樣影響南汽的未來?
到人家家裡去搬東西,誰會給你好臉?但王宏彪却沒遇到想象中的阻力

  去年6月6日,南汽集團决定從普華永道手中收購破産後的英國MG羅孚公司全部靜態資産。南汽的方案是惟一一個整體收購方案。包括羅孚公司焊裝綫、油漆綫、總裝綫、發動機變速箱廠的4507台生産設備和一個研發中心,除此之外還有供應商手中的全部産品模具、MG品牌和MG-ZR(與羅孚25共平台)、MG-ZS(與羅孚45共平台)、MG-ZT(與羅孚75共平台)、MG-TF四條生産綫的全部知識産權。

  這樣的方案符合托管人普華永道的思路,因爲分拆處置會拖很久,上百個註册會計師一年的工資就要幾千萬英鎊,即使最終售價高一些,但債權人的損失却更大。

  時隔一年後的6月6日清早,王宏彪正翻著厚厚一本《英國司法制度》。他的名片上除了南汽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外,還有“南京汽車英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而我更感興趣的則是他作爲收購前綫副總指揮的那段經歷。

  去年簽約後,王是第一批抵達英國的中國人。遞交入境卡時,移民官看到長橋兩字脫口而出:“哦,你是去羅孚的!”在英國100多年的造車歷史上,MG羅孚始終居於核心,伯明翰和考文垂相距40分鐘車程,恰好位於英格蘭的中部,英國人對於本國製造業的衰退已經見多不怪,但每個人仍非常關心羅孚的命運。

  這讓王宏彪感到了壓力,到人家家裡搬東西,能給你好臉嗎?“一開始我們擔心這樣的收購英國政府會不會出面干涉?工會會不會鬧事?工人要是把門堵上不讓拆怎麽辦?出來之前,已經和英國的律師和咨詢師討論過,他們認爲風險是有,但不會太大。”

  雖然在以前幾年的合作中,雙方已經多次互訪,對羅孚工廠南汽人幷不陌生,但走進工廠後,王宏彪們怎麽也沒想到,英國托管人把工廠管理得如此井井有條。“英國人非常務實!”這是前綫的每一個南汽人最深的感觸——他們懷著複雜的情緒面對衰落,但既然已經賣了,就要讓這些設備在它最好的狀態下交給買主。“我們沒有料到,他們竟然能做得這麽好。”王宏彪說。

  一些接近成品的車子還在最後的安裝綫上安裝,這是合同允許的,普華永道可以把這些車賣出去再賺一些錢。破産的工廠裡沒有小偷,機器設備仍然安然地等待著接收者,對於油漆綫和一些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設備,仍有人會不時去讓它運轉一下,以維持數據。

  “羅孚的工人們看著設備被拆下來流泪了,儘管他們不情願,但他們認這個賬。”張欣說,“英國是最早的工業國家,他們已經習慣了工廠的買賣。全世界最好的法律與會計制度保證了收購各環節的順利進行,當然在情感上,他們希望羅孚的夢想能在中國人手中延續。”

  從去年4月8日羅孚被托管,到7月底王宏彪去的時候,廠里的6500名工人祗剩下300人,余者已全部解散,大部分在英國勞工部的安排下已重新就業。

  英國的憑專業證書再就業制度,使得英國吃救濟的“懶漢”遠比歐洲其他國家少,其失業率祗有3.2%,比中國城市的平均失業率還低。因此,清場中南汽完全沒有遇到來自工會或失業工人的阻力。

  在看到羅孚收購團隊中還包括中國厨師後,當地媒體甚至使用了“Take away”(外賣)一詞。但在南汽留下2.5萬平方米廠房不作搬遷(這在收購合同中幷沒有規定);在中國收購者向當地不動産公司St Modwen續簽33年的土地租用合同(按羅孚原來享有的優惠租價),决定在當地生産跑車後,媒體的態度也變得越來越積極。
  
  拆得順風順水,但清理垃圾却超了預算

  因爲合同對工廠每一塊地塊的搬遷有嚴格的時間規定,總計7.8萬平方米的建築要在最長不超過半年時間內交還土地所有者,否則,將不再被允許進入廠區拆運設備,而未清完的現場還要遭受處罰。王宏彪與時任前綫總指揮的王景秋(現在的總工程師)給前綫工人下達了命令——週六休息不保證,週日保證不休息。

  在焊裝車間里,焊裝綫上100多台瑞士ABB集團的焊裝機器人保持著它們最後的工作姿勢;油漆工作綫上還充盈著液態色漆;辦公室裡那些優質的文具看起來幾年也用不完;IT部門更到處都是筆記本電腦。

  張欣在電腦上打開了幾個還在運行的羅孚焊裝車間不同工位的播放文件,出乎意料的是,那些機器人非常新,與我在寶馬丁格芬工廠看到的完全一樣,絕不是傳說中的破爛;車間佈局緊凑,既沒有多餘的物料,也不見一個人影,儼然一個管理嚴格的現代化工廠。

  寶馬在收購羅孚之後,1996-1997年間曾投資十幾億英鎊進行改造。王宏彪說這些設備正是在那個時候更新的。但這爲南汽帶來了新的難題,這些高精度的設備能按期完好無損地拆散打包,再不差毫厘地運回國內按原來的製造精度組裝運行嗎?

  張欣和王宏彪對此似乎都信心十足,原因有二,一來南汽是中國目前惟一一家從國外拆回二手生産綫,組裝幷成功生産出車的汽車公司(生産英格爾和新雅圖的西班牙生産綫);二來,近年全球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的過程中,中國出去拆設備回國的專業水平已經越來越高,中國機電設備安裝總公司第三分公司(簡稱“三安”)就是資質與經驗最好的一家。他們曾幫南汽將西亞特的生産綫從西班牙搬回中國,前不久的沙鋼也是他們搬回來的。王宏彪一行到達長橋的第二天,三安的總經理任駿安就到了,一直坐鎮到2月22日全部設備都拆完清場。

  在設備拆卸現場有四五路人馬,高峰時有普華永道雇的200名清算會計師,三安的400位藍領工人,南汽的100多位工程師,加上從原羅孚雇用的技術人員和ABB公司前來支持的工程師,現場有時多達上千人,但秩序井然。

  按照流程,三安工人和南汽工程師被搭配爲一個個小組,從驗收、拆卸、裝箱到回國後的拆箱安裝,採取全程負責制。爲了提取全部數據,幷搞清楚數據之間內在的邏輯,IT系統在短期內仍要維持激活狀態,這需要花錢買許可,但這個年運行成本高達4億人民幣的系統却無搬回必要。

  在MG羅孚的資産清單中包括其各平台零部件沖壓模具的産權,但這些産權分散在各供應商手中,一些供應商也投入研發力量對其進行了改造。爲買回這些模具,王宏彪經歷了一些談判,有的還比較艱苦,但最終沒有超出預算。

  整個拆運的過程惟一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羅孚的垃圾竟然有那麽多。

  春節前,MG羅孚老廠終於清理干淨,所有的動産已經搬走,惟有如古希臘神殿般的空曠的結構,訴說著這個百年品牌的昔日輝煌。4900個集裝箱,2.5萬立方米的木箱已經分期分批離開伯明翰,跨越地中海和印度洋,來到中國。

  20萬元的英國跑車

  在南汽的日程表上,2007年3月27日,集團成立60週年之際將是第一輛MG轎車下綫的日子。這麽短的時間,名爵的質量有把握嗎?張欣很坦率地說:“那祗是一個儀式。上市車沒有日程表,祗有鐵一般的質量標尺!”

  坐在南汽新辦公樓5層的辦公室裡,張欣說:“我們現在有了一個很高的平台,怎麽爬上去?這是我們這些人人生中最大的機遇和挑戰。” 

  第一批到位的20億人民幣的資金已經大部分投在了基建上,已經拆了1000多個集裝箱,廠房的搭建與設備的安裝同步進行。前綫回來的IT工程師不需要等待廠房建設,他們有望在今年7月最先恢復IT系統的運行,這是一個按南汽名爵業務需要重新設計的IT系統,這個團隊中有十幾位工程師來自于原來英國羅孚的IT部門。

  但未來還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外界認爲南汽傾其所有買回羅孚以後,已經囊中空虛,無力繼續追加投資。但這個問題其實根本不在張欣思慮的範圍之內,他簡單算了筆賬:“購買花了5300萬英鎊,合7個多億人民幣,加上關稅、運輸等大概是10億多,蓋廠房建生産基地大概要17-18億,流動資金要五六億。如果再加上技術消化、人員費用等5億左右,這樣算下來到明年正式出車投入40億就够了。”李書福都能籌到百億,集江蘇全省之力支持的南汽,錢幷不是問題。

  “20萬元的MG跑車,你想不想買?這可是血統純正的、見車超車的英國跑車!”說起明年將會推出的轎車和跑車,張欣興奮得臉上發亮。張相信,明年,南汽有門!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 韓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