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應對災難不妨“想到最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6 11:33:55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這麼緊迫:碧利斯剛剛離開,格美又緊隨而至。中國的南方大地,碧利斯製造的瘡痍猶在,格美幾乎再次循著碧利斯的災害線路直抵人心。中央氣象臺日前發佈今年第5號颱風預告,而據氣象專家分析,格美的行進路徑與碧利斯相似,強度超過碧利斯,將帶來新一輪強風和暴雨。同樣的風雨是否意味著同樣的災難與傷痛?也許仍是未知,但可以知道的是,在碧利斯與格美之間,在4號颱風與5號颱風之間,在置身災難的人們喘息未定之際,有一些東西已悄然改變。
  
  改變的是人們面對颱風的應急準備工作。7月24日晚,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主持召開國家防總緊急辦公會議,安排部署第5號颱風的防禦工作,強調各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切實加強颱風防禦和抗洪救災工作。與此同時,在格美颱風將行經的廣東、福建、浙江、湖南等省份,都已及時制定並啟動防格美應急預案。在福建,福建省氣象臺發出颱風黃色預警,至7月25日10時前,漁排上的勞力全部撤離上岸。
  
  每一次強颱風無不以災難作為它的詮注,但每一次的災難並不因颱風的強度而定,而只以人們的應急準備情況而定。據7月24日新華社報導,影響南方六省區的強熱帶風暴碧利斯,已造成612人死亡,208人失蹤。其中,受災最重的湖南和廣東已有445人死亡,181人失蹤。然而,同是受害區,緊鄰碧利斯登陸點的浙江省,這次直接經濟損失不到7億元,全省到目前為止無人員傷亡報告。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其實並不複雜,浙江省對待颱風的態度是,寧可把災情想得重一點,也絕不要措手不及。
  
  俗話說:有備無患。要想在災害到來之時有效應對,就必須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在災害到來之前,切實研究制定一整套災害預警和處置制度,形成動轉高效的應急體系。“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旦災害降臨,一方面高度重視,甚至不妨將災害後果“想到最壞”;另一方面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眾志成城抗災救災。事實上,針對當前汛情災情,國家防總已於昨天啟動了防汛抗旱III級應急回應。
  
  社論認為,完善的公共應急機制,至少包括三個方面:首先,要充分預測颱風的強度及可能帶來的傷害,並將資訊充分完整地傳達給公眾。與此同時,根據颱風變化及時做出準確的預報,不僅能將颱風的強度資訊傳達給公眾,也更能凝聚人心。其次,預防和救援工作應具有科學精神。面對極具破壞力的強颱風,任何心存僥倖的做法只會加劇災難程度,防抗颱風必須要有“如臨大敵”的準備。最後,加強地域間的合作很重要。這包括資訊、資源的共用,以及在危急時刻,公共政策的相互支持與融合。
  
  一套公共應急機制,就是一副重擔,責任政府需要以責無旁貸的勇氣擔當。也許正因為置身於災難之中,人們才最能明白政府以及政府應急準備的價值。事實也正是,在人民歷次安然度過災難的背後,政府所獨具的強大應急以及抗災動員能力,都發揮了不可取替的作用,也贏得了公眾信任。這也使人們確信,在格美之後,當重新審視颱風經行的大地時,也許照樣會有風雨飄零,破屋倒樹,但人們卻將會擁有一種自信:我們已經最大可能地減少了災難的損失。
  
  如今,人們正在碧利斯之後的大地上重建信心與希望,而更重要的是,人們已經在格美來到之前,汲取了教訓、總結了經驗。正是傷痛賦予智慧,是災難讓人們學會對抗災難的常識。無論如何,格美也仍將成為過去。然而面對颱風的應急準備工作的不同,決定著我們以怎樣的心情去面對風雨之後的泥濘。當風來雨過,當人類的歷史仍將不可避免地與災難同行,能夠改變我們的到底是什麼?借著格美經行的路線,我們看到的,是政府責任,是民生之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