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 阿拉伯世界新象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30 10:21:09  


7月20日半島電視台播出的對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進行採訪的電視截圖。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對阿拉伯世界來說,在最近以、黎衝突中出盡鋒頭的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是一位挺身抗敵的民族英雄,足以媲美當年高舉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大旗的已故埃及總統納瑟。但在西方國家眼裡,納斯魯拉卻儼然成了新的賓拉登。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過去幾周,以色列為了除掉納斯魯拉,三度轟炸可能的藏身地點,但都讓他逃過死劫,而每次攻擊之後,他便馬上出現在電視上揶揄以色列。

  如今從敘利亞到埃及,阿拉伯人都在歌頌納斯魯拉。開羅出現許多海報,寫著:“納瑟一九五六,納斯魯拉二○○六。”賓拉登的“基地”組織都還沒人有此殊榮呢。

  而在美國海軍第五艦隊駐紮的巴林,日前街頭示威的群眾高喊:“啊!親愛的納斯魯拉!攻擊特拉維夫吧!”

  中國時報報道,納斯魯拉在阿拉伯世界獲得的支持,對於重建黎巴嫩,或是真主黨要消滅以色列的終極目標,幫助不大,但他卻成了伊斯蘭世界超越國界和宗派,對抗異教徒聖戰的新象徵。因此他迅速超越了賓拉登,成為西方反恐戰爭的新勁敵。

  納斯魯拉現年四十六歲,一九九二年他的精神導師─前真主黨領袖穆薩維遭以色列伏擊喪命,他便接替帶領真主黨。精明幹練,深具政治智慧的他,不希望真主黨一直當伊朗和敘利亞的馬前卒,於是推動改革壯大真主黨聲勢,使之成為黎巴嫩境內的“國中之國”。

  不同於其他阿拉伯領袖,納斯魯拉言出必行。因此敘利亞和伊朗才願意不斷供應武器,據說敘利亞總統巴夏更尊奉納斯魯拉為教父。而納斯魯拉也把真主黨民兵訓練成全世界最具殺傷力的游擊隊。在他的領導下,游擊隊指揮官嚴格依照表現升遷,戰士們則成為戰鬥專家。

  這樣的抗敵成果不僅震撼了阿拉伯世界,就連黎巴嫩境內不同宗派甚至不同宗教的成員也大表佩服。新的民調顯示,黎巴嫩八○%的基督教徒,八○%的德魯茲派穆斯林以及八九%的遜尼派穆斯林,現在都支持屬於什葉派的真主黨。

  儘管納斯魯拉領導的真主黨採行議會路線,並進入黎巴嫩政壇,但在華府等西方國家眼中,仍是不折不扣的恐怖組織,他們也從未放棄使用暴力恐怖手段對付以色列。

  更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國家擔憂納斯魯拉會帶動另一波泛阿拉伯團結運動,而這可能是一九七三年以、阿“贖罪日戰爭”以來最強大的一場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以、黎衝突爆發之初,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和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一度附和華府,譴責納斯魯拉挑起衝突,而今他們都在撇清與美國的關係,阿拉伯國家的民眾則群起聲援納斯魯拉。有朝一日以色列真把他除掉,其支持者會宣告他的崛起已充分反映他名字所代表的意義,“納斯魯拉”的意思是:“真主大獲全勝”。
 
  另據新華網報道,哈桑﹒納斯魯拉1960年8月出生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郊區的一個什葉派穆斯林家庭。“納斯魯拉”在阿拉伯文中意為“真主勝利”。 

  納斯魯拉16歲時前往伊拉克的什葉派聖地納傑夫學習宗教,1978年回國,次年加入“阿邁勒運動”。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後,他脫離“阿邁勒運動”,加入新成立的黎巴嫩真主黨。1992年2月,真主黨總書記穆薩維在以軍空襲中被炸身亡後,納斯魯拉接替穆薩維,擔任真主黨總書記至今。 

  作為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在支持者中威望極高。他極具演說才能,且十分幽默。公開露面時,蓄有長須的他總是戴著眼鏡和頭巾。敵視他的人把他看作是“黎巴嫩恐怖組織的頭子”。但對廣大的穆斯林,特別是什葉派穆斯林,他則是反抗以色列的“民族英雄”。長期以來,納斯魯拉一直拒絕承認以色列,主張通過武裝鬥爭結束以色列的佔領。 

  自出任真主黨總書記以來,納斯魯拉一直注重改善真主黨的形象,積極推行“溫和主義”,以贏得更為廣泛的支持。他利用真主黨擁有的資金建立了幾十所學校、50家診所、4家醫院以及各類公司和農場,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福利網。他的所作所為在黎巴嫩深得民心,同時也使真主黨擁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 

  多年來,真主黨武裝一直堅持在黎巴嫩南部地區開展同以色列軍隊的武裝鬥爭。2000年5月,以色列單方面撤出黎巴嫩南部後,真主黨武裝迅速佔領了這一地區。此後,由於以色列沒有從黎巴嫩、敘利亞和以色列交界地區有爭議的薩巴阿農場撤軍,真主黨武裝在納斯魯拉領導下一直對以境內目標發動襲擊。 

  由於納斯魯拉一貫堅持反以立場,以色列一直把他作為暗殺的目標。2003年8月22日,以色列一家報紙曾刊登“撲克牌通緝令”,其中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名列榜首,納斯魯拉緊隨其後名列第二位。此次黎以沖突爆發後,風格強硬的納斯魯拉再次成為以軍重點襲擊的目標。


    相關專題: 黎以開戰 中東危機升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