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預算:財政赤字2010年將再攀高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9 14:06:12  


  中評社廣州8月19日電/美國國會預算局17日公佈報告稱,由於企業和個人稅收收入增長好於預期,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06財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有望降至2600億美元,遠低於前一年的3180億美元,也較今年早些時候的預期下降了1100億美元之多。 

  不過,鑒於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帶來的開支增加,報告上調了2007財年美國的財政赤字預估至2860億美元,並稱未來4年中還會繼續上升,到2010年會再度達到高峰。 

  根據美國國會的預測,美國到2010年的財政赤字將高達3280億美元,從而超越2005年,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大赤字。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分析說,美國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對外而言,布什政府原計劃兩三年“搞定”的伊拉克戰爭仍看不到盡頭,相關的開支也大大增加。對內來說,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加上油價持續飆升,都對美國經濟帶來一定負面影響。這使得美國無法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而不得已繼續維持“赤字財政”。 

  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沈思瑋則認為,在格林斯潘時代,美國主要通過利率調控經濟,但是,在當前經濟降溫和通脹水平依然較高的情況下,美國的貨幣政策已陷入兩難。並且,隨著歐元區、日本等紛紛開始加息,美國升息在吸引國際資本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不明顯。 

  “美國正逐步轉向通過財政手段拉動經濟增長,”沈思瑋表示,因此,布什一貫倡導的減稅和加大財政支出的政策將再度得到“重用”,從而不可避免導致財政赤字進一步膨脹。 

  美國經濟專家指出,美國為維持經濟增長而擴大財政開支,實際上也決定了布什政府不得不調整一些以往的立場。 

  首先當然是在控制赤字方面。布什在2004年就曾承諾,在此後5年內要使年度財政赤字減少一半,即在2009財年將赤字降至2600億美元左右。但現在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其次,美聯儲一貫的反通脹立場可能也要有所鬆動。在財政政策取代貨幣政策的主導地位後,美聯儲的政策獨立性必然受到挑戰。在赤字繼續擴大情況下,美元長期貶值是大勢所趨,由此也必將引發通脹升溫。但在維持整體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下,伯南克可能也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據上海證券報指出,儘管美國當前的財政赤字絕對值很大,但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卻並不高。 

  復旦大學的華民表示,參照歐元區為其成員國設定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上限3%,美國財政赤字比重在5%以下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從實際情況看,即便在絕對值創歷史最高紀錄的2004年,美國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只有3.6%左右,遠低於歷史上里根政府時期驚人的6%。而美國國會預算局17日的報告顯示,2005年美國的財政赤字比例已降至2.6%,且未來10年的預期都低於這一數值,甚至2010年預計高達328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也僅占美國GDP的2.0%。而到2016年,這一比例更有望降至0.4%。 

  美國的財政赤字在2004財年(截至當年9月30日)達到史上最高的4130億美元,其次為2003年的3770億美元,以及2005年的3180億美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