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禦貿易壁壘 全球採購基地向華轉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4 17:29:17  


  中評社廣州9月14日電/全球採購基地已經從泰國、印度等國家轉移到中國,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也將採購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國。9月25日,由聯合國7個單位組成的跨國採購大軍將在2006中國(上海)國際跨國採購大會上首次亮相,這將給飽受反傾銷困擾的中國企業帶來巨大商機。 

  據中國產經新聞援引商務部的資料顯示,跨國公司目前每年的全球商品採購總量已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在中國的年採購商品額超過3000億美元。“全球採購基地已經從泰國、印度等國家轉移到了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曾表示。 

  中國佔據的大份額有其道理。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憑藉市場經濟轉型成功,以及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和強大的製造能力,並抓住全球製造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中國已成為許多人眼中的“世界工廠”。而這個“世界工廠”具有產品門類齊全、價格低廉的雙重優勢。 

  有跨國公司的人士這樣評價中國市場的“誘惑”:“中國是全球惟一幾乎可生產所有門類商品的國家,沒有一家外國公司不看重中國市場的銷售和採購。”在價格方面,與英國本土相比,在中國採購汽車零部件將節省25%至30%的成本。即使在與韓國、印度和南非等國家的比較中,中國的優勢依然明顯。 

  然而,另一種趨勢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始“仇視”中國式自由貿易的成長。這些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反傾銷立案比例,已經快速上升到所有案件的40%。而發達國家對中國反傾銷立案數量比例已經從80年代的97%降低到目前的60%。 

  中國產品為何屢屢遭遇反傾銷?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趙英認為:“中國出口產品多為最終產品且以低檔為主,加上壓價競銷,很容易引發貿易摩擦。” 

  “自主創新不光是口號,要落實到行動中去才會有效果。”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指出,中國製造業要積極承接世界製造業的轉移,吸引外資公司的研發中心進入甚至轉移到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加強消化、應用、改進和研發能力;同時培養從設計、製造工藝到操作、管理的各類優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頸。 

  “隨著中國產品研發水平的不斷提升、競爭能力的提高,越來越被聯合國全球採購所重視。”馬曉河說。   

  成為聯合國採購的供應商,就等於打開了聯合國採購數據庫的大門,分享的不僅僅是聯合國每年的採購額,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反傾銷的“通行證”,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產品。 

  上海跨國採購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解震:“希望為跨國採購商構築連接中國市場的橋樑,為國內供應商打開通向全球採購的大門。” 

  “面對越來越多的反傾銷等國際貿易壁壘,中國企業如果得到跨國採購的訂單,則有利於企業建立穩定的出口渠道,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成為跨國公司的長期供應合作夥伴。”解震說。 

  一位福特汽車工作人員表示,中國已經脫離了過去“價低質低”的影響,現在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便宜,產品質量又在不斷提高。通過加大從中國的採購,福特公司可能將零部件平均成本降低30%到40%。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