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爭奪戰 福田退出成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9 10:38:30  


究竟真正促使福田知難而退的最大因素是什麼?迄今在日本還是一個謎。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福田康夫退場,安倍晉三穩操勝券”——這已經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問題是:謹慎的福田為何不前不後,選擇在日本戰敗紀念日8月15日之前的7月21日(也是日皇裕仁談話筆錄公佈的第二天)作出“不出馬”,掛上“免戰牌”的決定?這一決定對於日本今後的內政與外交走向(包括靖國神社參拜問題)究竟意味著什麼?中國青年報刊載文章進行分析。

  文章說,有關上述問題,可以分成兩個層面探討。

  其一是福田的個性與作風問題;其二是福田的政治主張與哲學,或者說支撐其政權(假如順利誕生)的究竟是哪一股勢力。

  針對福田康夫的個性與作風,讚美他的日本傳媒稱之為對功名利祿看得十分淡,頗有君子風度的紳士;抨擊他的人卻認為他是一個不打沒有把握之仗,只想坐享其成,等待黃袍加身的“怕輸型”政治家。

  不過,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誰都不認為福田自己所說的“從未考慮出馬”是由衷之意。理由很簡單,假如福田真的從一開始就沒有問鼎中原的野心,他何苦在今年的四五月間風塵僕僕周遊列國,並在日本國內四處大談國內外政策,作角逐自民党總裁狀?

  關心福田政治股票起落的日本傳媒都不忘詳述福田下列幾個令人矚目的活動。

  高舉“福田主義”大旗

  首先是在4月25日東京都內一家大酒店的演說中,福田康夫特別提到其父福田赳夫1977年在馬尼拉發表的“福田主義三原則”,主張推行新亞洲外交政策。他曾說,“與中韓爭執並未帶來任何好處”、“今日的狀況必須早日結束”。各方認為,這是福田對小泉現有外交路線的強烈批判和挑戰,也可視為其角逐党總裁的出馬宣言。

  緊接著,福田以特別嘉賓身份飛往約旦出席其父于1983年參與創立的前首腦高峰論壇(國際行動理事會)第24屆年會,並周遊中東列國。儘管接近福田的人表示這與自民党總裁競選活動無關,但敏感的政論家認為這是福田康夫有意借其父的政治遺產抬高身價,吸引國內外媒體注意力的手法。

  尋求白宮與財界認可

  至於從5月10日至17日的美國之旅,更被視為是福田為尋求華盛頓認可的一個大動作。在這次訪美行程中,既非自民黨黨要、亦非現內閣成員的福田可說是受到極不尋常的高規格接待。他既見到了美國國務卿賴斯,也曾與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懇談。
  從美國歸來,福田意圖角逐自民党總裁的激情更是流露無餘。在5月27日名古屋的一個演講會上,福田就對小泉為其參拜靖國神社進行辯護的談話予以正面批判。他說道:“頭面人物之間與國民之間都感情用事,這是最低劣的。”

  不僅如此,他還針對下屆政府面對財政赤字的問題發表講話,表示支持提高消費稅。

  福田既批評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情緒化”,主張樹立新亞洲外交政策,又大膽倡議提高消費稅,以圖削減國家財政赤字。就在這前前後後,觀察家注意到日本財界也有所配合和反響。最明顯的便是日本財界團體經濟同友會發表了有關日中關係的聲明,力勸當局慎重考慮靖國神社參拜問題,以圖打破日本與鄰國無法對話的僵局。不少人士認為,財界團體的這一表態及當時主流媒體一改往日的態度,積極報導海內外(包括美國)不滿小泉外交的聲音,無疑是對福田強有力的支援。

  與此同時,各項民意測驗顯示,福田的支援率正扶搖直上,逼近安倍。

  七十大壽 急流勇退

  但在6月之後,福田之鬥志卻呈現衰退之跡象。進入7月,福田實際上已開始在打退堂鼓。據日本媒體報導,就在他七十大壽(7月16日)的數日前,福田已透露無意問鼎首相寶座的心境,大談人生七十古來稀之哲理。

  這前後不過三四個月的時間,究竟真正促使福田知難而退的最大因素是什麼?迄今在日本還是一個謎。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誰也不相信福田的放棄與其年齡有關。恰恰相反,正因為他已年屆七十,如果他要攀上首相寶座,這是最後的一個機會。不少日本媒體都表示,福田之賣點與機會,原本就是建立在小泉及其意中人安倍在有關問題失策的基礎上。《每日新聞》在其社論中指出,不少國民期待政治家將靖國神社問題列為爭論的焦點,進而徹底解決。該報對福田不出馬競選而令此次自民党總裁角逐戰失去了懸念,大感失望。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認真分析,福田與小泉、安倍之間,除了在靖國神社問題的應對手法與策略上略有差異之外,本是同根生(自民黨森派)的三者之間,基本思路並無太大區別。

  從2001年4月小泉政權誕生至2004年5月福田辭職為止,身任內閣秘書長的福田實際上肩負起了小泉內閣總攬外交事務的重任。日本海陸空三軍被派往伊拉克、揭開戰後自衛隊武裝前往國外發生交戰區域序幕等重大決定,無一不是在福田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下實現的。福田與白宮眾多高官顯要的牢固友誼,也建立于斯時,足見福田之鷹派與親美色彩,一點也不遜於小泉和安倍。即使這回福田有意借助其父的外交大旗,即外務省一向最愛販賣的“福田主義三原則”,其實他也和小泉一樣,早把三原則中最受各方評價與重視的“日本保證不成為軍事大國”這條悄悄抽掉,而只剩下“二原則”。

  鷹派和鴿派各守上下限

  也許,日本媒體津津樂道的福田“鴿派”色彩,主要體現在這兩件事上:一、在2001年小泉首次參拜靖國神社前夕,身任內閣官房長官的福田曾建議小泉不要在8月15日參拜,而改為8月13日。二、積極籌畫與推動“國立戰歿者墓地”構想。

  從這個角度來看,福田康夫在靖國神社問題上,與其說是在與小泉、安倍打擂臺,不如說前者比起後者更講究外交手腕和靈活戰略。如果說安倍亦步亦趨模仿小泉是要守住保守陣營“合祀”與“正日(8月15日)參拜”的上限的話,福田的角色就是堅守與“分祀”或許掛鈎、實體不明的“國立戰歿者墓地”的下限。所謂“鷹者”、“鴿者”之別,僅僅如此而已。難怪一部分日本媒體認為,福田與安倍股票之漲落取決於日本與鄰國關係之“緊”與“松”。中日、韓日關係鬧得越僵,福田出場的機會就越大。反之,也就沒有勞駕老福田出馬的必要了。

  日本媒體注意到,進入今年6月,原本在靖國神社問題與東海能源問題上鬧得滿城風雨的中日關係呈現了略為緩和的現象。其一是中日外長恢復了歷經一年不接觸的會談;其二是日本政府解除了前一年度對華凍結的748億日元貸款。加之在朝鮮導彈問題上,中國也參與了日本自視為其外交成果的“非難朝鮮”的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案。與安倍的基本看法原本就無太大差異的福田已喪失了其獨特、有利的籌碼與身價,更遑論黃袍加身的可能性。

  虛虛實實的試探氣球

  至此,“怕輸型”的政治家福田知道已無角色可以扮演。與其與晚輩安倍一決“康三之戰”而落得“敗者”之名,不如擺起長者與紳士的姿態,打著“國益”旗號,歎聲“老矣”而匆匆退場。至於“日皇裕仁談話筆錄”和福田退出角逐戰之發表日期只是一日之差,這究竟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日皇裕仁談話筆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一流政治家”之稱的日本天皇裕仁對甲級戰犯奉祀于靖國神社表示不愉快,該作何解讀?日本國內論壇正在大爭大吵。裕仁對靖國神社奉祀甲級戰犯牌位之不滿與亞洲人民反對日本領導人參拜美化“軍神”(特別是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是不是一回事?也有待進一步的具體分析,不可輕易混為一談。

  不過,應該指出的是,就在四五月間福田在等候小泉、安倍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碰壁,以便收拾外交殘局而坐享其成的時刻,安倍陣營也有所動作。一方面,有跡象顯示日本方面在遊說或試探鄰國是否容忍未來首相安倍在任期間只參拜一次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安倍本人在4月悄悄到靖國神社參拜,而迄今對此採取“回避評論”的態度。對此,民主黨黨魁小澤一郎的評語是:如果出於自己的信念,要參拜就應堂堂正正的參拜。他對安倍此舉感到不可思議。

  偷拜“軍神”的如意算盤

  不過,不管各界對安倍此舉感受如何,安倍的幕僚也許正在為其偷拜“軍神”之成功而暗暗自喜。在一篇細數安倍4月參拜(其實是“偷拜”)對其參加自民党總裁角逐戰之“得”與“失”的文章中,《東京新聞》的一名記者分析道,其負面影響是引起了中韓的不滿,及日本財界對中日貿易惡化的擔憂。但其正面效果是,從現在開始到明年年底為止,安倍可以處在“自由自在”的地位。因為,如果按照小泉一年一度參拜的原則,他已提前履行了參拜的“任務”。至於在明年年底之前是否要參拜,他可以根據那時日本國內輿論之走向及中韓兩國之反應而見機行事。這也許真的就是安倍的如意算盤。

  嗚呼!一國首相候選人在角逐戰還未塵埃落定之前,想的竟是如此這般的好主意。“聽其言、觀其行”的論者,可以免矣!至於小泉勇於在8月15日參拜,固然完成了他扮演“神風首相”的個人美夢(“有終之美”),但其舉止將給日本及其接班人安倍晉三帶來何等慘重的損失和負面影響,恐怕要遠遠超乎其想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